首 頁 要聞 資訊 法治時評 法治人物 法律速遞 盈科說法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首頁>法治>法治時評

用好國際法 應對大變局

——來自“習近平法治思想與國際法”研討會的聲音

2021年05月27日 16:36  |  作者:曹元龍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人類發展挑戰加劇,國際形勢動蕩變革。在團結與分裂、開放與封閉、合作與對抗的激烈較量中,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重要性不言自明。5月22日至23日,由中國國際法學會和海南大學共同主辦的“習近平法治思想與國際法”研討會暨中國國際法學會2021年學術年會在海口舉行。來自全國人大、外交部、商務部、海南省等以及各地高校的專家和代表500余人,圍繞“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開啟國際法研究運用新征程”主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激蕩起如何用好國際法的共同思考。

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陳鳳超在致辭中指出,在國際法領域中,形勢變化對中國創新法治理論發展,拓展國際法研究事業,加深國內法與域外法的銜接適用等都提出了新要求。

“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國際法治觀為中國開展涉外法治工作,通過國際法治推進全球治理和中國國際法學界開展國際法教學研究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增進了前進動力。”中國國際法學會會長黃進如是表示。

外交部條法司司長賈桂德在主旨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加快推進中國特色國際法理論和實踐創新,要在更高水平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大國外交、參與全球治理,要加快形成高效協同的外交法治工作體系。”

做好維護者、踐行者、貢獻者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國際法在穩定國際秩序、規范國際關系、塑造國際規則等方面的作用愈發凸顯。圍繞這一基本判斷,與會代表達成了一致共識:中國是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維護者、踐行者、貢獻者,中國在與世界的互動中將繼續高舉國際法旗幟,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理念決定方向。在與會代表看來,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重義守信的正確義利觀、交流互鑒的新型文明觀等理念,極大豐富了中國在國際法領域的理念和實踐,為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演進貢獻了中國智慧和力量,展現出負責任大國形象。

中國國際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李鳴表示,國際法作為調整國家間關系的法律原則和規則,是促進理想實踐的手段,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密切相關。我們要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國際法理論。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協調推進國內治理和國際治理。商務部條法司司長李詠箑在主旨報告中以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的完善等為例,指出經貿領域國內法和國際法的互動與發展是非常頻繁的,這一方面體現在中國國內產業發展創新戰略的推動,另一方面也與近年來我國所談判和承擔的國際承諾有關。每一場重大的談判所涉及的國際承諾和國際規則,都離不開國內法的發展和支撐。

與此同時,中國蓬勃發展的生動實踐也對國際法發展提出了與時俱進的要求,為豐富完善國際法研究提供了機遇。海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駱清銘表示,海南自貿港實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面臨一系列國際法治和涉外法治問題,同時自貿港建設實踐也為深化國際法學的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希望此次會議能夠架起海南自貿港與中國國際法學學界緊密合作的橋梁,為海南自貿港的法治建設作出貢獻。

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

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本次研討會期間,舉辦了“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中國的國際法貢獻”研討會,作為紀念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

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委員黃惠康從四個方面高度概括了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年來對國際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即首創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準則來建立國際經濟和政治新秩序;從融入走向引領,推動國際關系法治化;堅持公平正義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理論與實踐創新,為國際法創新貢獻中國智慧。

具體而言,與會代表認為,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后,中國堅定捍衛《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豐富了國際法的內涵;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為解決全球性問題貢獻中國智慧,攜手發展中國家共同推動在海洋法中確立“人類共同繼承財產原則”,在多邊領域確立發展中國家的“特殊與差別待遇”原則,在環境領域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習近平主席在今年4月“領導人氣候峰會”上首次全面系統闡釋“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中國方案;深入參與聯合國各領域法律工作,積極參加聯合國主持的海洋法公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等國際條約的談判制定,廣泛參與聯合國大會各項法律議題審議,參與國際法院、國際海洋法法庭、國際法委員會等法律機構活動,為聯合國法律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副所長柳華文看來,國際形勢的發展要求我們要順應時代變化,主動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建設。中國需要與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一道,在聯合國的框架下,推動國際體系的改革和發展,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國際秩序。

加強國際法研究與運用,青年重任在肩

與會代表認為,隨著世界大變局深入發展和國際秩序轉型過渡,國際法領域的變革、調整、重塑已經開始并將經歷一個長期過程,青年專家學者應有所為,也大有可為。

在分組討論中,不少青年代表就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國際爭端解決機制中的仲裁與調解、國際條約與國內法的關系、網絡空間國際法、自由貿易港、國際貨幣金融法新動向、海洋法、極地與太空、單邊制裁、新一輪國際經貿規則重構、國內法的域外適用、氣候變化與貿易、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國際爭端的預防與解決機制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何丹表示,歷史的經驗及教訓告訴我們,國際法治是促進實現持久和平的重要路徑,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關于持久和平的價值目標,與國際法本身追求的和平理想十分契合,是人類追求和平的中國智慧、中國路徑、中國方案。

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唐剛表示,中國未來應繼續提升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在聯合國議題設置上提升話語權,在聯合國推動國際發展與合作及解決熱點問題時進一步發揮建設性作用,加強理論研究并向聯合國輸送更多優秀人才。

(本報海口5月26日電 本報記者 曹元龍)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國際法 法治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电影网久久影视 | 久久青青91费线频观青 | 日本欧美麻豆精品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一区在线 |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 色77久久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