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汽車產業要增強自主可控能力
“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最本質特征就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切實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外部董事徐平看來,汽車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實現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非常重要。
汽車行業自主可控及供應鏈安全問題需要高度關注。“近期,國內汽車產業‘缺芯’問題尤其突出,部分整車廠商甚至因此面臨停工威脅,同時中國各個領域的芯片長期依賴進口。”徐平給出這樣一組數據,我國汽車產業規模占全球市場的30%,汽車自主芯片的產業規模目前比較弱小,汽車芯片進口率超過90%,汽車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SP、電子控制單元ECU、自動駕駛等關鍵系統的中高端芯片基本被發達國家企業壟斷。此外,我國車規級芯片還存在先進制程不足、整車應用規模小、認證周期長、技術附加價值低、上游產業依賴度高等問題。
如何增強中國汽車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對此,徐平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強化科技創新。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更加強調自主創新,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持戰略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推動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支持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強關鍵的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引領汽車行業發展的原創技術,布局建設一批國家制造業的創新中心。
二是統籌推進,建立汽車關鍵核心技術規劃。梳理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圖譜,進一步謀劃產業戰略布局,摸清分布底數,弄清自主可控的堵點、卡點,制定實施關鍵核心零部件技術發展路線圖、時間表,明確近、中、遠期目標。引導創新主體協同攻關,圍繞重點推進汽車前瞻技術、車規級芯片、車載操作系統、智能駕駛、新能源驅動等核心技術,一步一個腳印地攻克。
三是堅持補短板鍛長板。在倒逼帶動機制作用下,在基礎研究中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對于“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實行聯合集中攻關,爭取在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推動汽車芯片國產替代進程和自主可控發展。
四是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加快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推動中國汽車領軍企業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積極利用市場手段,協調產學研用各方面市場主體利益訴求,集聚各類創新要素,圍繞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協調發展、中小企業融合創新,攻克汽車產業鏈的難點和痛點,形成市場帶動產業、產業牽引技術、技術反哺產業、產業撬動市場的良性循環。同時,增加產業協同,著力推動跨行業融合發展。
編輯:秦云
關鍵詞:汽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