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宏觀

從建黨百年金融發展歷程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發展道路的經驗啟示

2021年07月27日 09:10  |  作者: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 尚福林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中國共產黨領導金融事業發展的奮斗歷程,是一部波瀾壯闊的金融發展史,是中國共產黨黨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不同歷史時期,黨面臨的形勢任務和工作的側重點不同,對金融工作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別,但基于我們黨的基本宗旨、根本任務所形成紅色金融的基本特征又是一以貫之的。結合個人工作學習經歷,分享幾點體會。

第一,堅持黨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保證金融工作的正確方向。

現代意義的金融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金融業有很強的社會屬性。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采取有力措施,沒收官僚資本的金融業,整頓和改造私營金融業,治理通貨膨脹,真正實現了貨幣主權的完整和貨幣制度的統一,有力支持了國民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國金融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基本建成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金融組織體系、金融市場體系、金融調控和監管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金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深刻揭示金融本質,不斷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堅強領導,推動金融業在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風險、擴大開放等方面不斷創新發展。

第二,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社會主義銀行本質。

以人民為中心,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多次強調要“堅持人民立場、人民至上”,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多次提到“人民”,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黨的領導下,我國金融行業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這是同資本主義制度下的金融業最本質的區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下的金融業,在遵守市場經濟基本規律、注重法治和信用建設等很多方面,同其他國家的金融業具有相似性。同時,我國金融業不同于西方的最顯著特點是我們并非完全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而是要同時兼顧社會屬性,始終注重自身發展的經濟效益與促進經濟發展的社會效益良性互動。

第三,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金融發展道路。

現代金融業和金融理論是在現代發達國家的政治經濟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我國金融業在學習借鑒發達國家成熟經驗的同時,始終不忘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出發,推動自身發展。我國的金融宏觀調控、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體系、金融業務活動、金融監督管理等,都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的特征。在改革開放之初,探索發放技術改造貸款和固定資產投資貸款,加快了我國輕紡業的發展和基礎建設的發展。在資本市場建設之初,采取了國有股法人股暫不上市流通的變通方式,消弭了國有企業上市國有資產是否流失的爭論,開創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建立資本市場的先河。之后通過股權分置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創新,推進了中國資本市場不斷完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業在支持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等方面,創新了一系列體制機制辦法,進一步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事業。

第四,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要深化對金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立足中國實際,堅定走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之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不斷探索新形勢下支持實體經濟的有效方式,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優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在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強化金融對民營經濟的支持、推進普惠金融服務城鄉全覆蓋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為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這些政策既有利于支持實體經濟,同時也有利于金融行業創新發展。

第五,堅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的進取精神。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金融事業,從創建之時就始終堅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的進取精神。

全球的金融業發展有普遍規律,各國的金融業也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我們要不斷學習國際上成功的金融實踐和金融理論,適應科技發展的需求。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我們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推進金融事業發展。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探索中國特色的金融事業的特點和規律,不斷創新、適應和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第六,堅持金融對外開放戰略。

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推動我國發展的根本動力。金融對外開放是中國進入現代化的重要抓手之一,不僅為金融改革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照,也為中國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需要從全局高度準確把握和積極推進。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由我國的發展階段、經濟體量和國內國際經濟形勢等所決定的。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要求我國金融業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利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和內需潛力,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主動應對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形成更高水平的開放格局,適應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第七,堅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底線。

金融風險有高度的外溢性。一旦出現金融風險,對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都會產生巨大影響。金融風險不僅沖擊宏觀經濟,還會給國家層面帶來重大影響。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我們黨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始終對金融風險保持高度警惕。

當前,總體看我國金融形勢是好的,金融風險是可控的。與此同時,在多重因素影響下,我國金融發展仍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中,一些國家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調整形成的風險外溢效應,有可能對我國金融安全形成外部沖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準確判斷風險隱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面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金融形勢,對金融脫實向虛要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和嚴厲糾偏,在實踐中要不斷完善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政策措施、監管措施,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節選自2021年7月6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黨課上的發言)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發展道路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曰韩欧美亚洲美日更新在线 |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 天天综合网久久网亚洲 | 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系列 | 亚洲国产欧美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