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汲取百年黨史智慧力量 發展民營經濟領域人才事業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建黨史,是一部匯聚人才、造就人才、壯大人才的發展史。總結梳理黨領導民營經濟領域人才工作的光輝歷程,透視把握蘊含其中的本質和規律,對實現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民營經濟領域人才工作取得長足進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黨的百年光輝歷程,既是愛才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強才的生動實踐,也是民營經濟揚帆啟航、劈波斬浪、砥礪奮進的現實寫照。
在黨的領導下,民營經濟領域人才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據統計,目前我國以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為代表的民營經濟主體超過1.26億,從業人員超過2.28億人,吸納了70%以上的農村轉移勞動力,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和90%的新增就業,民營經濟組織人才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中占比達74%,民營企業為國家貢獻了超過70%的科技創新成果。民營經濟人士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自覺意識明顯增強,年輕一代企業家隊伍快速成長,商會人才隊伍不斷壯大、職業化水平不斷提升,他們為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發揮了積極作用。
民營經濟領域人才工作的經驗啟示
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我們不難發現,民營經濟發展歷程就是黨的民營經濟政策及黨的民營經濟領域人才工作思想的具體體現,三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從統籌“兩個大局”的戰略高度,在全面總結了百年來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人才工作取得的偉大成就基礎上,鮮明提出了人才工作“八個堅持”的規律性認識。
工商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政府管理和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總結黨領導民營經濟領域人才工作所形成的經驗和規律,具有深刻借鑒和啟示意義。對此,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徐樂江在全國工商聯人才工作會議上,將民營經濟領域人才工作的經驗和規律總結為“四個堅持”,即: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充分發揮各級工商聯黨組在人才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始終堅持人才工作“四個面向”,著眼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在促進“兩個健康”事業中識人、育人、選人、用人;始終堅持深化人才工作制度改革,大力營造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始終堅持“信任、團結、服務、引導、教育”的方針,加強民營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引領,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充分發揮企業家作用。
這些規律性認識和經驗總結,科學回答了新時代黨對民營經濟領域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針對性,是指導新時代民營經濟領域人才工作的重要理論成果,為做好新時代民營經濟領域人才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時代民營經濟領域人才工作的目標任務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實現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更要靠人才。民營經濟領域人才隊伍作為黨的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事業中,必須責無旁貸地勇挑重擔。
當前,我國民營經濟組織人才總量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相對不足,民營企業家的政治意識、科技素養、發展理念、人才觀念仍有待提高,民營經濟領域人才工作的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這樣的客觀現實,對做好民營經濟領域人才工作,既是壓力,更是動力。
進入新時代,加強民營經濟領域人才工作,重點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力。
一要始終堅定人才工作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對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和擘畫,為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注入了強大動力。我們應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定“四個自信”,充分認識到做好民營經濟領域人才工作,是做好民營經濟統戰工作、促進“兩個健康”的必然要求,是新時代實現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要推動深化人才制度改革。要以提升民營經濟領域各類人才整體素質為重點,完善人才管理體制機制,清理阻礙民營經濟領域人才發展的政策法規,建立適合民營經濟組織特點的人才誠信評估體系、職稱評聘制度和職業經理人認證制度,做好人才資源開發預測與規劃,推動建立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健全人才流動市場機制,提高人才資源配置效率。
三要大力營造人才成長環境。推動相關部門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引才用才聚才環境,建立柔性人才鏈接機制,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勵引導民營企業建設高技能人才平臺,強化業態創新。加大創業扶持力度,推動創業平臺提質增效,開展創新型、成長型民營企業賦能行動。用好民營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推動理想信念教育持續深化。加強典型宣傳和示范引領,營造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的社會氛圍。完善民營企業家容錯機制,保障民營經濟組織及各類人才的合法權益,更好發揮政策效能,提升民營企業獲得感。
四要著力抓好“四支隊伍”建設。聚焦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高素質成長,努力培育打造更好服務“兩個健康”的人才方陣。一是著力建設一支有情懷、有本領、有擔當的民營企業家隊伍,建立完善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人才庫;二是發揮民營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搭建交流服務平臺,培養造就一批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三是構建有效渠道和機制,搭建各種專業化服務載體,協同培育一批懂政策、懂科技、懂企業的專業服務人才隊伍;四是加強新時代工商聯系統干部隊伍建設,加快培育既精通統戰又熟悉經濟的行家里手。
(作者系全國工商聯人才交流服務中心辦公室主任)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1月07日 第 07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民營經濟 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