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講好民企扶貧故事 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中國減貧經驗重視發展經濟與減貧的關系,把發展經濟作為消除貧困的必由之路。注重運用非公有制經濟的力量推進減貧是中國的獨創。從“光彩事業”“萬企幫萬村”到“萬企興萬村”,中國非公有制經濟扶貧力量不斷增強,在參與保障貧困人群的生存權、發展權上頗有建樹,甚至促進了人權的其他訴求實現,是中國特色社會扶貧的典型代表。
截至2020年底,12.7萬家民營企業精準幫扶13.91萬個村(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村7.32萬個),帶動和惠及1803.8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農發行作為發起方之一,共為1902家企業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貸款余額1672.72億元。已有299家民營企業榮獲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表彰。
中國民企的扶貧經驗傳遞出來的,是中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聲音,是中國推動和促進人權進步的聲音。我們需要向世界發出中國民企扶貧與人權發展的好聲音。
講好扶貧與人權發展的民企故事,要用歷史的眼光。要旗幟鮮明地肯定非公有制經濟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要將民企扶貧與人權發展放在中國4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來進行敘事,透視民企扶貧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其發展成果是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選取典型的民企扶貧案例,從真實的扶貧故事、脫貧故事中總結民企扶貧的經驗與貧困群眾人權發展進程;摒棄“仇富”觀念,正確評價民企的扶貧成績,營造創造價值光榮、扶貧光榮的社會氛圍,激勵更多的民企參與社會扶貧。
講好扶貧與人權發展的民企故事,要有現實針對性。要將民企扶貧放在世界人權事業發展的背景中來加以觀察,針對西方的輿論宣傳,對全世界講好中國民企扶貧與人權發展的故事。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的人權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一些西方輿論常常對此視而不見,甚至以一己之私的偏見抹黑中國。我們有必要以民企扶貧與人權發展為切入點之一,向世界講述真實的中國人權,展示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人權成就。
講好扶貧與人權發展的民企故事,更要有國際的視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是中國對世界人權發展事業的重大貢獻。多年來,“義利兼顧,以義為先”是許多中國民企在走出國門發展時自覺堅守的信條,他們與所在國人民共建共享,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不僅在中國幫助貧困人口脫貧,而且在海外幫助發展中國家的貧困人口實現其生存權和發展權。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同,我們從貧困人口的人權保障角度講好光彩事業走向國際、“萬企幫萬村”“萬企興萬村”的故事,是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極佳切入點之一,可以通過這個窗口,讓世界更加了解真實的當代中國。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1月14日 第 07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民企 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