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基金會
相伴相守相知
——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相守計劃”重慶研學活動側記
8月中旬的重慶,熱浪來襲,驕陽似火。
但再熱的天氣,也擋不住人們相聚的步伐與喜悅。124名來自各地基層地區的師生,相聚山城,開啟了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相守計劃”關愛留守兒童公益項目第九期總結交流暨第十期啟動培訓班,并進行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別開生面的研學活動。
微信截圖_20220823152641
“這是一次收獲滿滿的培訓和研學,希望明年還能舉辦這樣的活動!”來自云南省墨江縣龍壩鎮小學的一線教師朱晶開心地說。
“相守計劃”關愛留守兒童公益項目,由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發起。自2014年9月啟動以來,在相關愛心企業的大力支持下,開始針對鄉村教師和鄉村兒童開展課外素質教育。
項目首創了“雙留守、共相守”的理念,讓留守教師去做留守兒童的工作,通過小額資助模式,支持學校自主設計開展面向留守兒童的特色關愛活動,讓老師和孩子們進一步相伴、相守、相知。
在此次研學活動中,主辦方安排了“教育新常態”“教育新方法”“科技改變世界”“歷史影響世界”等學習板塊,還安排了重慶禮嘉智慧園、重慶市半導體科技館、三峽博物館、劉一手火鍋店等參訪活動,讓老師們實踐與理論結合,在輕松氛圍中學到知識。
“這幾天的參觀切實感受到了數字化時代科技帶來的種種便利,都是以前所未聞的,回去以后一定分享給學生們,鼓勵學生們積極擁抱數字化,成長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主力軍。”朱晶告訴記者說。
來自云南省墨江縣龍壩鎮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盧俊潔和小伙伴們同樣收獲滿滿。不僅手工制作、泡泡大戰等環節玩得開心,還對自己的未來開始有了規劃。
“我的夢想是長大以后做一名主持人。”盧俊潔笑著說,在參加了職業生涯啟蒙課程之后,她給自己做了未來的職業規劃,同時也了解到做主持人不僅要練好普通話,還要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在跟各地小伙伴玩的時候,我就請大家給我講述他們家鄉的風土人情。從一點一滴做起,為實現夢想做知識積累。”
截至目前,“相守計劃”已覆蓋中西部地區12個縣346所學校,超過50萬名鄉村兒童受益。2018年,“相守計劃”榮獲民政部第十屆“中華慈善獎”。
據介紹,“相守計劃”項目探索出一套適合兒童成長的“五有”項目活動:開口有益、下筆有神、上網有技、動手有能、互助有愛。
9年來,各縣各校因地制宜、百花齊放,“相守計劃”活動各具特色、各有風格,為鄉村留守兒童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和充滿愛心的陪伴。
“‘相守計劃’的關鍵在于一定要先弄清楚孩子缺什么、會什么、想什么,這樣的‘相守’才能走進留守兒童的內心。”湖北省竹溪縣蔣家堰鎮中心學校副校長柯鵬告訴記者,根據留守孩子的個性化需求,學校開辦了豐富多彩的周末特長培訓班,并根據季節組織春季讀書節、夏季才藝節、秋季體育節和冬季藝術節等主題活動,使留守兒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河北省大名縣臺臣小學以革命教育家謝臺臣的名字命名,紅色文化氛圍濃郁。“我們在實施‘相守計劃’時,也是緊密圍繞‘尋訪紅色印跡,傳承強國之志’來開展。”臺臣小學校長劉志強介紹,通過開展“童心講黨史,中國精神我傳承”主題演講比賽、“勿忘國恥,珍愛和平”國家公祭日等主題活動,激發了留守兒童的愛國主義精神。
江西省安遠縣約有20%的小學生是留守兒童,如何保障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一直是縣里的一個心結。2019年,安遠縣加入“相守計劃”,經過3年的發展,“相守計劃”由一個鄉鎮擴大到7個鄉鎮,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在分享環節,安遠縣三百山中心小學教師謝權衡高度評價了“相守計劃”帶來的轉變:“‘相守計劃’將愛的種子曬滿整個安遠縣,讓愛與溫暖照亮留守教師與兒童的內心。”
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是“五有”項目活動樣板地之一。墨江縣教育研究培訓中心老師萬明風表示,因為學生多為少數民族,墨江縣很多學校都選擇了“開口有益”項目。這些學校以“家鄉”為主題,讓學生進行“推薦家鄉美食”“講家鄉紅色故事”等活動,鍛煉了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此次研學和交流,我們開闊了眼界,提升了理念,學習到了更多的經驗和方法。”來自各地的教師代表紛紛表示,下一步將銳意進取,勇于探索,善于創新,以更高的熱情投身到“相守計劃”公益項目中,讓更多留守兒童體會到學校的關心和社會的關愛。
“本次研學旨在幫助鄉村中小學生體驗城市生活,開拓視野,了解新時代產業特色和職業特點,培養職業興趣,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和人生志向。”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副秘書長馬天昊說,希望這次研學活動給孩子們的童年增添一段美好回憶;希望老師們把優秀經驗、好的模式帶回去,豐富“相守計劃”的內容,“讓老師和學生們更好地相伴、相守、相知,讓更多的鄉村兒童受益。”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兒童 留守 活動 相守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