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談及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通、強、暢,王先進委員建議“緊盯主線”
2022年8月29日,隨著一趟班列從廣西欽州港站開出駛向重慶團結村站,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累計開行總量達到兩萬列。其中,重慶開行鐵海聯運班列6400多列,占比超三成。
這一時刻,距離我國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整整過去了三年,距離“到2025年,推動基本形成南北貫通、陸海聯動、開放共享、輻射有力、協同一體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發展目標,剛好也還有三年時間。
西部陸海新通道位于我國西部地區腹地,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在區域協調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對于這一新通道的建設,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先進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西部陸海新通道基礎設施網絡處于持續完善過程中,初步形成了東中西三條通路構成的通路布局,而要解決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集疏運體系“鄰而不接、接而不暢”等問題,應加快推進主通道建設,提升鐵路干線運輸能力,進而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因地制宜引導推進樞紐港站與對外交通網絡互聯互通。
“新通道”的優與憂
記者:今年初多部門聯合印發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方案》,對“十四五”時期西部陸海新通道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進行系統謀劃和部署安排。圍繞通陸海、強港口、暢樞紐,您認為,過去幾年我們干得如何?還有哪些亟須補齊的短板?
王先進:《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自2019年8月印發實施以來,在國家高度重視和相關部委大力支持推動下,沿線省(區、市)加強組織領導、深化協商合作,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重沖擊,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保持強勁增長態勢,顯示出強大競爭優勢和良好發展前景。運行質量效益顯著提升,運輸協調和貨源組織不斷增強,班列班車穩定開行并實現大幅增長。基礎設施網絡持續完善,主通道建設有序推進,初步形成了東中西三條通路構成的主通道布局,廣西北部灣國際門戶港也已初具規模,綜合交通樞紐體系逐步發揮作用。
談到短板,在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支撐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確實存在一些需要積極推動加以解決的問題。概括來說分為三個方面:一是鐵路等大能力通道基礎設施還存在短板,東中西三條主通路面臨線路等級低、能力不足等問題,其中西通路缺失路段黃桶至百色鐵路至今尚未開工建設;二是港口設施和服務能力仍有不足,北部灣港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明確的國際門戶港,港口大型化、專業化、智能化發展水平有待提升,航道與碼頭尚不匹配,集裝箱航線有待進一步開發;三是綜合交通樞紐還有待完善,功能布局系統性有待增強,樞紐設施建設一體化水平不高,連接多種運輸方式的集疏運體系“鄰而不接、接而不暢”現象仍然存在,綜合交通樞紐間有效協同運作水平較低,設施共享共用程度不夠。
暢西線,擴中線,強東線
記者:要補齊短板,您認為我們應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王先進:我認為需要補齊的短板有三塊。
首先要加快推進主通道建設。
暢通干線鐵路運輸通道。構筑四川、重慶經貴州、廣西至北部灣港的順直、大能力干線鐵路貨運通道。重點打通重慶、成都至北部灣港的鐵路運輸大通道,提升鐵路干線運輸能力。加快高速鐵路建設,緩解干線鐵路壓力,釋放鐵路貨運能力。打通普速鐵路待貫通路段,改造技術標準較低的普速干線鐵路。提升公路運輸通道能力。擴大公路網覆蓋面,優化路線走向,打通瓶頸路段,推進擴容改造。推進國家高速公路待貫通路段建設,推進省際、城際高速公路互聯互通,對修建年代較早、交通繁忙的高速公路通道進行擴容;加快普通國省干線省際段連通以及瓶頸路段的升級改造,優化區域路網結構。
一是暢通西線通路。以打通缺失路段為重點,優化完善自成都經瀘州(宜賓)、百色至北部灣出海口西線通路。開工建設黃桶至百色鐵路,加強既有鐵路擴能改造,力爭2025年貫通西線鐵路。推動沿線地區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干線建設,擴大西線通路網絡銜接覆蓋范圍。
二是擴能中線通路。以打造大能力通路為重點,加快提升自重慶經貴陽、南寧至北部灣出海口(北部灣港、洋浦港)中通路運輸能力。穩步推進貴陽至南寧高鐵建設,推動重要通道客貨分離,釋放既有干線貨運能力。加強既有鐵路干線擴能改造,有序推進重點城市鐵路外繞線建設。規劃研究雙層集裝箱運輸通道。加快沿線高速公路擴容,有效提升通行效率。
三是完善東線通路。以提升既有線能力為重點,進一步完善自重慶經懷化、柳州至北部灣出海口東通路。加快建設重慶至黔江高鐵,釋放既有干線鐵路貨運能力。按照渝懷鐵路雙線運輸能力要求,加快沿線站點擴能改造,促進點線銜接協調。推進G72泉南高速公路廣西段擴容等項目和普通國省道建設,提升干線公路通行能力。
其次要加快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提升北部灣港在全國沿海港口中的地位,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門戶港口。堅持世界眼光、高點定位,高質量編制北部灣港總體規劃,促進欽州港、防城港、北海港深度融合,發展成為港產城協調發展的多功能、現代化、綜合性港口。推進北部灣港大型化、專業化、智能化發展。加快進港航道建設,改善通航條件、提升通航能力。依托北部灣港建設冷鏈物流集散基地。
再次是完善沿線樞紐與集疏運體系。推進貴陽、昆明、遵義、南寧、柳州、桂林、欽州—北海—防城港、瀘州—宜賓、萬州—達州—開州等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有序推進宜賓、自貢、瀘州、遵義、柳州、百色、玉林等重要物流節點建設,規劃建設一批具有集散、儲存、分撥、轉運等功能的物流設施。提升南寧臨空經濟區樞紐功能,提高高端產業集聚與城市服務水平。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因地制宜引導推進樞紐港站與對外交通網絡互聯互通,推進鐵路進港口、進物流園區,提升鐵路貨運樞紐、主要港口的公路集疏運能力。引導推進北部灣港疏港鐵路支線、重慶鐵路樞紐東環線、洋浦港疏港公路二期工程等項目建設。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9月06日 第 07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通道 建設 陸海 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