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宏觀

王一鳴委員: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05月07日 09:48  |  作者:孫琳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此次全國政協經濟委調研組圍繞“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聚焦“深化流通體制改革、降低物流成本”深入云南、四川兩省調研,也正是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樣的背景下展開。

作為調研組成員,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在接受人民政協報隨行記者采訪時表示,流通是暢通經濟循環的重要基礎,是有效銜接從生產到消費各環節的“大動脈”。研究深化流通體制改革、降低物流成本問題,必須將其放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大背景下,梳理我國物流格局發生的新變化,厘清流通體系的堵點和梗阻。

近年來,我國物流空間分布、結構與方式都發生一系列變化,王一鳴表示,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沿海主導的物流格局正在向沿海內陸相互促進的物流格局轉型。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入WTO后,我國在參與國際大循環中形成了“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發展模式,也構建了與其相匹配的物流格局,即以沿海港口為樞紐節點的國際物流網絡,內陸主要向沿海港口運輸貨物并出口。目前沿海地區的貨物周轉量仍占到全國的約2/3,內陸地區則不足1/3。構建新發展格局,既有物流格局也要相應進行調整,在繼續發揮沿海港口物流樞紐作用的同時,在內陸地區要打造一批引領國內大循環、銜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物流樞紐。

王一鳴進一步分析說,現在內陸地區不僅通過沿海港口出口貨物,也開辟了向西、向南的出口運輸通道,如中歐班列就是向西出口和運輸貨物的通道,正在建設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則是向南出口和運輸貨物的通道。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加快建設內陸物流樞紐。如此次調研的成都,就具有建設我國內陸地區門戶樞紐的條件。成都現在仍主要是交通樞紐,需要增強物流樞紐功能。昆明也有條件打造成為面向東盟的物流樞紐。

二是工業物流主導向工業物流和生活物流并重轉型。我國在參與國際大循環中,主要是以工業物流為主。工業物流具有批量大、規模化、標準化的特點,更適合規模化的物流組織方式。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電商的興起,生活物流快速發展。生活物流具有分散化、多樣化、隨機性的特點,而且對冷鏈物流的需求迅速增長,形成業態豐富、模式多樣的物流需求,這就對物流的精準化組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傳統物流方式向現代物流方式轉型。隨著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為物流組織的數字化、智能化、標準化等創造了條件,物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蓬勃興起,通過運用現代科技形成物流解決方案,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在王一鳴看來,厘清流通體系的堵點和梗阻,才找到堵點的癥結所在,才能有針對性地找到解決方案,制定操作性強的對策。他認為,當下制約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堵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各種運輸方式銜接不暢。鐵水聯運、公鐵聯運“最后一公里”沒有完全打通,還存在不少斷點,部分鐵路進港無法到達碼頭前沿。大部分物流技術設施運作相對獨立,信息不互聯、業務不銜接、功能不匹配,運輸方式標準不統一,導致了貨物運輸無法“一單到底”,從而增加了物流運輸成本。

第二,物流樞紐建設仍不適應國內大循環要求。在王一鳴看來,這主要緣于我國物流樞紐建設起步較晚,特別是內陸地區的物流樞紐建設滯后,貨物組織和配送能力不足,效率仍然不高,總體上還不適應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要求。

第三,物流企業競爭力不強。多數企業處于“小、散、弱”狀態,缺少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大型物流企業,難以形成規模化發展,不利于形成統一的物流標準。

第四,城鄉冷鏈物流存在短板。包括冷庫建設、冷藏車、智能溫控等配套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仍不適應百姓高品質生活對冷鏈物流的需求。

第五,流通體系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仍然不高,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

最后,王一鳴提出,針對這些問題,要完善“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實現各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進一步推進降本增效。加快內陸地區物流樞紐建設,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流通企業,提高物流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加快服務居民生活的冷鏈物流發展。而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是突破體制障礙,真正解決物流發展堵點問題的關鍵。

編輯:秦云

關鍵詞:現代流通體系 構建新發展格局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 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 | 日本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 | 午夜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 | 亚洲精品综合网在线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