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游>茶旅人生
東方樹葉“點綠成金”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9月16日 第 11 版)
本報記者 徐金玉
“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小中見大的富民產業,茶已成為諸多產區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寫就了10年間“點綠成金”的非凡篇章。
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統計,全國有近千個產茶縣,涉茶人口8000余萬,其中茶農占半數以上。截至2021年,茶產業助力全國12個省區337個國家級貧困縣和百余個省級貧困縣實現了脫貧,更有難以計數的農民因茶受益,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之路。可以說,茶區已在多措并舉的實踐中,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
在關鍵處做文章
這10年間,茶作為興農產業,從國家到地方層面得到的關注和重視與日俱增。
2016年,《農業部關于抓住機遇做強茶產業的意見》發布;2017年“茶葉”二字首次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中,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及茶,茶的功能和價值屬性,被賦予了更加深刻的內涵和寬闊的外延……全國各地茶產區也紛紛出臺了加快茶產業發展的相關文件和規劃細則,統領全局,為產業發展指明方向。
有了明確目標后,各地精準發力,不約而同地先在品質把控上做文章:在科技特派員的支持下,從源頭抓起,不施用農藥、化肥,實現茶園綠色精準防控,整體改變了茶園面貌,也從根本上提升了茶葉質量安全;從生產抓起,不斷提升茶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趨勢,加強品牌建設意識,積極贏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鼓勵開發藥物、保健品、功能食品、化妝品等精深加工新產品,提高茶葉生產效益和茶產業持續發展能力。
正是在這樣的舉措下,茶葉品質得以提升,品牌價值得以重塑,茶區得以舊貌換新顏。
以旅促茶成趨勢
“近年來,三江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托良好生態發展茶產業,以茶葉種植催生茶園旅游新業態,全面推進茶葉、旅游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以茶興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新路子……”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的聯動探索,也是全國茶產業與旅游業深度融合的縮影。
如今,每到一處產區,消費者不僅可以品茶、買茶,還可以體驗采茶、制茶,享受茶俗文化的樂趣。有專家如此定義茶旅融合:以茶文化為主題、以茶產區為載體,以旅游為內容、以產業化為導向的一體化發展模式,帶來了茶產業和旅游業的市場創新和業態更新。
近10年來,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各地也在不斷凸顯地域特色和優勢,打造具有鄉土風情的、別具一格的茶旅內容。有的產區重點圍繞茶葉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理標志產品三大載體賦能,提高茶產品文化內涵,提高美譽度;有的產區在政策層面予以支持,積極挖掘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滿足消費者對健康和美好生活的需求,豐富在茶區游購娛的特色體驗;有的產區引進和扶持有實力、有能力的運營企業,吸引游客停下來、留下來、住下來……無論是哪種方式,茶葉農旅融合已成趨勢,茶鄉旅游成為地方茶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乘勢嘗鮮轉理念
“這是我們的網店,您可以直接下單,包郵到家!”
“321,上鏈接!”
這兩句耳熟能詳的經典句式,恰恰是10年來茶區在產銷方式轉變的有效例證。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等現代交易方式。也是在此前后,傳統茶企的網店線上開花,通過線下引流、線上購買,逐步打造了自身品牌的電商版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面臨疫情給茶葉產銷帶來的諸多不利影響,傳統茶企再度革新,嘗鮮直播業態,通過直播帶貨等新方式,顯著加快了線上茶葉營銷的步伐。
如今,茶企、茶農深諳互聯網營銷規律,對網上茶葉推介會、電商節慶等活動駕輕就熟,已從嘗鮮者逐步變為行家里手,進一步擴大了茶品牌的影響力,提升了茶產品的銷量,實現了傳統茶企的線上轉型。
回顧這10年,這般來之不易的成績背后,是多方面的成功“密碼”:黨的十八大以來,茶產區發展理念“新”了,對于品質的把控、茶園的管理更為規范、科學;茶產業接收到的科技投入“高”了,機械設備全線升級,茶類衍生品屢見不鮮;涉茶文旅思路“活”了,將三產緊密聯動,將文化注入產品,令消費者的體驗更為豐富多元;茶人營銷眼界“開”了,線上線下雙向發力,積極嘗鮮直播業態,探索發展的新路徑……
曾經身在偏僻山坳里的這片神奇的東方樹葉,毫無疑問,正在實現金色“逆襲”。
編輯:陳姝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