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一屆政協的兩件重點提案
2018年3月,我結束了49年的軍旅生涯,正式成為全國政協大家庭的一員。履職的頭一年,時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主席的藍天立同志,牽頭提出“關于推進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的提案,致力于改變西部地區長久以來面向東盟卻“西貨東出”的局面,利用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經西部諸省區市,通過廣西北部灣等沿海沿邊口岸,通達新加坡及東盟主要物流節點。
為支持和落實這一重點提案,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分黨組安排我前往廣西南寧參加新通道建設專題座談會,與西部各省區的政協領導同志一道,圍繞打造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深化中國與東盟區域經濟合作、促進“一帶一路”有效銜接,深入調研交流。
一路考察一路思考,我不僅看到了西部各省區對共建“一帶一路”、加快開放開發的迫切期待、巨大熱情,也深刻理解新通道所處的區位優勢、蘊含的巨大潛力,更加深刻地體悟到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這個重大戰略部署的深謀遠慮,更加堅信新通道不可限量的戰略價值。
隨后的幾年里,我始終關注新通道的每一步發展,把促進新通道建設作為政協履職的重中之重。
2019年10月,“南向通道”正式更名為“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周年之際,我再次前往四川成都參加新通道建設座談會,持續考察、跟蹤問效,為新通道建設建言獻策。
2020年12月,我第3次前往重慶參加新通道建設座談會,與13個省區市政協同志深入一線了解情況,討論分享經驗成果,研究解決存在的矛盾問題,并在會上總結提出西部地區具備的后發的優勢、雙循環新支點的優勢、一體化的優勢、新物流體系的優勢、新能源的優勢、產業配套的優勢、多民族文化包容融合的優勢、人口相對年輕化的優勢等8個方面優勢,得到了與會人員的廣泛認可,也為他們進一步擴大建設成果提振了精氣神、找準了突破口。
疫情防控期間,新通道建設座談會無法召開,我就結合平時調研前往廣東、新疆、西藏、云南等地實地走訪,考察新通道建設相關企業,提出意見建議。
2022年3月,在本屆政協的最后一年,我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錢學明一道,就發揮北部灣獨特區位優勢、高質量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作了進一步的研究探索,提出關于建設“北部灣國家戰略性產業(大宗商品)基地”更好統籌我國發展與安全的提案,被全國政協確定為2022年的重點提案。
推動兩件重點提案落地,成為貫穿我政協履職的一條主線,也讓我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結下了不解的緣分。
回望過去,從首次提出“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戰略,到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從最初西部4省區簽署的框架協議,到如今的“13+2”省區市合作共建格局,包括一攬子國家支持政策相繼落地,一大批重大鐵路、物流樞紐等項目陸續建成,國際國內的“朋友圈”越來越大……5年來,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運行質量效益顯著提升,基礎設施網絡持續完善,綜合服務功能、協調運行機制、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特別是這兩年,陸海新通道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影響,逆勢而上、強勁增長,跑出了經濟發展的“加速度”。截至2022年6月,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已累計開行2萬列,網絡覆蓋六大洲107個國家和地區的319個港口,運輸貨物品種達到640余種,已經成為實打實的“黃金通道”“致富通道”。
2000年前,絲綢之路連接中外;如今,陸海新通道讓西部內陸也能通江達海,把西部之困變為西部之利,把西部之遠變為西部之近,把西部之偏變為西部之便,把西部之散變為西部之聚,日益成為連接“一帶”和“一路”、協調銜接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大通道。事實勝于雄辯,只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西部陸海新通道就一定會發揮更大的作用,迎接更加輝煌的未來。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武警部隊原上將政治委員)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9月20日 第 06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通道 西部 建設 優勢 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