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傳承弘揚“晉江經驗” 勇于迎接新的挑戰
民營經濟是晉江經濟發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和優勢所在;我國民營企業面臨的困難、問題和挑戰,在晉江也都有所體現。當前,學習、傳承和弘揚“晉江經驗”,對于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堅定發展信心,勇于迎接挑戰,戰勝各種風險,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晉江經驗”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與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堅決清除妨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和創造力等重要論述高度一致。
我國民營經濟是最活躍、最富有創造力、最具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在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指引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為我國經濟社會作出了“56789”的貢獻。
面向未來,學習、傳承、弘揚晉江經驗,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最根本還是要始終堅持以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改革和發展的根本方向,從繼續突破影響市場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和不斷提高生產力要素水平方面,促進社會生產力的全面發展,不斷激發民營經濟的潛力、活力和創造力。
“晉江經驗”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讓民營企業家以恒心辦恒業,扎根并深耕中國市場的要求一脈相承。
堅持市場化改革是推動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創造性地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了要素市場、商品流通市場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價格機制、競爭機制的形成和完善,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面向未來,學習、傳承、弘揚晉江經驗,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市場化改革趨勢不動搖;推動資源配置方式的市場化改革;繼續破除各種不平等待遇,廢除各種不合理規定,清除各種隱性壁壘,最大限度地放開市場、放寬政策、放活人才,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同等對待、公平競爭、一視同仁的發展環境。
“晉江經驗”堅持在頑強拼搏中取勝,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市場活力主要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要激發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才能的要求基本相同。
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和寶貴的稀缺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市場活力主要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要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才能,極大地激發了民營企業家創業創新創富的熱情。
面向未來,學習、傳承、弘揚晉江經驗,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認真學習借鑒晉江企業家“愛拼、敢拼、善拼”的精神與經驗。在當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嚴峻復雜的非常時期,大力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對于增強市場主體發展信心,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各級黨委、政府要努力打造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和社會環境,厚植有利于企業家成長的土壤,形成尊重市場主體、尊重企業家、尊重納稅人的社會氛圍。
“晉江經驗”堅持以守法誠信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與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民營企業要把守法誠信作為安身立命之本,遵紀守法搞經營,在合法合規中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等重要論述密切相關。
面向未來,學習、傳承、弘揚晉江經驗,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始終堅持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家做到遵紀守法辦企業、光明正大搞經營,在合法合規中提高企業的業界公信力、社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遵守國家的財政稅收、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產品質量和勞動保護等政策法規,遵循市場規則和行業規范,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堅持講正氣、走正道,“不踩雷區、不碰紅線”,不采取非法手段謀取不正當利益;依法依規約束政商交往行為,做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積極推進者和實踐者。
“晉江經驗”堅持立足本地優勢選擇經濟發展的最佳方式,與習近平總書記希望民營企業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新創造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適應新常態,爭取新常態下的新作為新提升新發展等要求指向一致。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分析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時指出:民營企業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新創造精神,正確認識、積極適應新常態,爭取新常態下的新作為、新提升、新發展。近幾年,民營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許多痛點、難點和堵點,2020年以來又疊加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使民營企業遭受到了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峻的挑戰。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世紀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越是面臨困難和問題,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的經濟形勢,困難和挑戰只是暫時的外部沖擊,改變不了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改變不了中國經濟增長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特征。
面向未來,學習、傳承、弘揚晉江經驗,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引導廣大民營企業正確認識當前形勢,堅定發展信心,增強發展預期,因時而變,因勢而為,選擇企業發展最佳方式和途徑,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創新驅動這個關鍵,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轉型升級,努力實現由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轉變,由資源型向高附加值型轉變,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和科技密集型轉變,切實提高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晉江經驗”堅持加強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引導和服務,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積極主動為民營企業服務,幫助解決發展中的困難,讓民營經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的重要論述完全契合。
加強政府對市場主體的引導和服務,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改革開放以來,著眼對民營經濟存在的各種歧視和不公平問題,黨和國家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推進了營商環境不斷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政府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穩步實施減稅降費,積極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題,不斷推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大力加強產權保護,依法甄別糾正冤假錯案,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工作,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和社會環境。
面向未來,學習、傳承、弘揚晉江經驗,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形成長期穩定發展預期,鼓勵創新、允許試錯、寬容失敗,營造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要推進簡政放權,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支持民營企業更好參與市場合作和競爭。深入構建新型政商關系,建立政商溝通聯系機制,使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反映問題、解決困難有途徑。“有事服務好,無事不打擾”。要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自主經營權,增強廣大民營企業家的人身和財產財富安全感,使他們能夠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專心創業。
(作者系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原會長)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