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民革
共守一江清水向東流
——民革中央對口湖北省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回眸
編者按:
大江東去,奔流不息;長江兩岸,綠意盈盈。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曾經,違法排污、過度捕撈、水土流失、水質污染、植被破壞等現象屢屢發生,長江不堪重負……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三次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為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然而,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極為艱巨復雜的戰略工程,涉及流域面積大、人口多,積累的問題也比較突出,需要全國上下、社會各方堅持不懈、共同努力。
加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是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2021年6月,經中共中央批準,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將開展為期5年的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湖北,是民革中央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工作的對口省份。
同年,7月22日,民革中央對口湖北省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啟動會在武漢舉行。民革中央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的新一輪專項民主監督工作就此開啟。
2021年7月22日,民革中央對口湖北省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啟動會在武漢舉行。(民革中央供圖)
2022年6月30日,民革中央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第七監督調研組在仙桃市仙粼碼頭調研查看水上污染物回收船臺賬。(民革中央供圖)
2021年10月30日,民革中央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第六監督調研組在十堰市東風(十堰)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調研餐廚廢物處置情況。(民革中央供圖)
2022年6月26日,民革中央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第八監督調研組在天門市九真鎮污水處理廠考察污水處理情況。(民革中央供圖)
記者 孫金誠
抓好統籌協調 形成最大合力
與上一輪脫貧攻堅民主監督相比,長江流域范圍廣、人口多、環境復雜多變,就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用五年時間開展民主監督,涉及面廣、時間跨度大、專業性強,是一項復雜的全新的任務,要想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必須以“一盤棋”思維,抓好統籌協調、形成最大合力。
在民革中央對口湖北省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啟動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時任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表示,承擔這一光榮的政治任務,是民革充分履行職能、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契機,民革全黨必須高度重視,全力以赴,力爭向中共中央、國務院,也向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交出優異的答卷。
堅強有力的領導、科學有效的機制是專項民主監督工作高質量推進的前提和保證。民革中央充分借鑒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的成功做法和寶貴經驗,秉持與對口省份共同研究工作思路、共同確定工作方案的原則,在啟動會前與湖北省有關方面進行了協商座談,并建立起工作聯系協調機制。根據相關工作方案安排,民革中央堅持“寓監督于保護之中,寓保護于監督之中”的新“雙寓”方針,重點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情況、城鎮污水垃圾處置情況、工業污染治理情況、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控情況、水生態保護和修復情況、塑料垃圾污染治理情況、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與調度情況、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情況等方面開展監督。
啟動會后,民革中央結合自身的實際制定了工作方案和工作計劃,成立了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時任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為組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時任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為常務副組長,民革中央有關副主席為副組長的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總體部署。
與此同時,基于民革中央針對此項專項民主監督組建的“1119”工作架構,即“領導小組+專家顧問組+工作小組+9個監督調研組”,民革還成立了專家顧問組、工作小組,以及由民革中央各工作部門和14個相關民革省級組織骨干力量組成的9個監督調研組,采取每半年開展一輪監督調研的形式開展工作,對口湖北省17個市州開展民主監督工作。
根據相關工作方案要求,各監督調研組在每次監督調研中至少要赴兩個縣區開展工作,深入長江干支流、湖泊水域和有關居民點、工農業企業、交通節點、環境風險防控和應急設施等地實地考察。原則上,要在五年工作中,實現對對口州市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沿江所有縣級行政區實地考察全覆蓋。
為扎實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2021年10月28日,民革中央在湖北宜昌市專門召開了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 2021年工作推動會暨工作培訓會。會上,在強調要提高對該項民主監督工作認識的同時,鄭建邦提出了對創造多黨合作的“民革—湖北模式”的期待。
“要準確把握和高質量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工作實踐,必須大力提高參政履職能力,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創造民革履行民主監督職能的新經驗、新做法。”培訓會參會人員表示,將嚴格按照中共中央和民革中央的要求,在監督過程中從政治高度和民主黨派角度,聚焦普遍性、前瞻性、深層次問題,深入調查研究,將發現問題與共同研究對策、提出整改辦法相統一,把監督過程變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動政策落地見效的過程。
“專項民主監督的重任落在肩上,讓我們感到了信任,也感到了壓力。”首次參加專項民主監督調研的第三監督調研組組長、民革云南省委會副主委李興華表示:“要準確把握和高質量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工作實踐,我們必須大力提高參政履職能力,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創造民革履行民主監督職能的新經驗、新做法,推動高素質參政黨履職盡責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邁進。”
以小見大應急謀遠
推動補齊短板弱項
“我腳下的江水斷面水質達到Ⅱ類了嗎?”“像這樣的工業廢水排放管,整個園區有幾個?”
2021年10月28日下午,鄭建邦率領顧問專家組成員和第五監督調研組趕赴宜昌市猇亭區一處江邊,開啟了民革中央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的第一次調研。
在葛洲壩下游不遠處的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內,郁郁蔥蔥的綠化帶沿著岸線延展。
數年前,這里還是另一番景象。
宜昌擁有豐富的磷礦資源,考慮到用水和排放方便,一座座化工廠布滿兩岸。化工產業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福音的同時,“化工圍江”也讓長江病態日甚一日,問題積重。
2017年,宜昌發起“清零行動”,責令3年內沿江一公里內化工企業“關、停、搬、轉”,最終實現沿江1公里范圍內化工企業“清零”。
如今這片騰出來的800多畝土地全部進行綠化。“園區環境變好了,長江水也一天天清澈起來,江豚也從‘稀客’變‘常客’。”公司員工王瀚說。
“呵護一江清水永續東流,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鄭建邦表示,“要對標國際先進水平,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持續推進化工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大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力度,更加注重培育新產業、發展新業態。”
第五監督調研組組長、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黎智明表示,在接下來的監督調研過程中將制定好整體規劃,明確重點問題,以高質量民主監督助推宜昌在生態保護、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等方面再上新臺階。
“長江大保護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任重道遠,地方取得了一定成績,仍需繼續努力。調研組將在‘雙寓’原則指導下,積極主動發現問題、集思廣益協調資源解決問題。”在荊州,第四監督調研組在組長、民革浙江省委會副主委劉凈非率領下,先后在荊州市區、公安縣等多地考察長江岸線治理、修復,以及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等情況。劉凈非表示,第四監督調研組要切實把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找準要害,把民主監督工作做深做實,把黨派意見建議提到關鍵處,把我國多黨合作優勢、民主監督故事、荊州實踐經驗講出精彩。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