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產業動態
以工代賑“能用人工盡量不用機械”?國家發改委回應
今年3月1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頒布的新修訂的《國家以工代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即將施行。
《管理辦法》中提到,“能用人工盡量不用機械,能組織當地群眾務工盡量不用專業施工隊伍”,這在社會上引起不同解讀。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有關負責同志進行了回應。
“‘能用人工的盡量不用機械,能組織當地群眾務工的盡量不用專業施工隊伍’,是專門針對使用國家以工代賑專項資金實施的以工代賑項目提出的管理要求,旨在不影響工程質量安全的前提下,發揮以工代賑項目帶動就業增收的作用,動員引導更多當地群眾參與項目建設,盡可能多地為他們發放勞務報酬?!眹野l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有關負責同志稱。
上述有關負責同志表示,對于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的重點工程項目和中小型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管理辦法》并沒有提出上述要求,這類項目首先還是要確保項目質量、進度和效率,在此基礎上,充分挖掘主體工程建設及附屬臨建、工地服務保障、建后管護等方面用工潛力,盡可能多地組織當地群眾務工就業并為他們發放勞務報酬。
記者注意到,最新頒布的《管理辦法》規定,以工代賑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公益性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根據國家要求安排的其他工程建設。其中,公益性基礎設施主要包括農村生活、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林業草原和城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公益性基礎設施等。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主要包括農牧產業、鄉村文化旅游產業、林業草原產業等基礎設施和城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后續產業基礎設施等。
“僅2022年,各地通過實施以工代賑項目和在政府投資的重點工程項目中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已帶動超過500萬名群眾實現就地務工,人均增收超過8000元,對農民就業增收產生明顯效果,充分發揮了‘賑’的實效?!眹野l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有關負責同志說。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