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原創
燃起“二次創業”奮斗激情 開創番禺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專訪中共廣州市番禺區委書記黃彪
記者:圍繞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番禺區如何走出一條都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黃彪:在剛剛過去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把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番禺區圍繞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對標“打造產城融合發展標桿區”目標定位,以“五個大抓”切實改善山水自然生態、產業生態、人文生態、人居生態,全力以赴強龍頭、補鏈條、強品牌,努力做活特色現代農業大文章,引領帶動番禺區都市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一是穩增長。我區2023年實現農業總產值預估超70億元,同比增長4%。以農業農村領域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深入開展農產品生產企業實地調研摸查,加強農業生產技術指導,鼓勵農業經營主體積極開展生產,積極落實“菜籃子”市長考核制各項工作,全力保障肉品、農產品有效供給,切實做好本地農產品穩產保供工作,力爭完成2024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目標任務。
二是抓項目。以建設番禺名優現代漁業產業園(省級)、番禺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等重點項目平臺為契機,以麥康森院士基地為技術支撐,以廣東海大集團、海興農等一批農業企業為龍頭,不斷延伸漁業產業鏈條,持續建設集養殖、加工、營銷、休閑于一體的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鏈。耕海牧漁,建好“藍色糧倉”,培育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探索推進海洋產業發展。
三是塑品牌。聚焦培育“番”字號產業品牌,多舉措壯大名優漁業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加速推進蓮花山國家級漁港經濟區建設,推動高質量都市現代漁業項目簽約,強化集養殖、加工、營銷、休閑為一體的番禺區都市現代漁業產業鏈建設。著力推進花卉品牌建設和標準化建設,推動形成以廣州賦美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及廣州市卉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主力的花卉種苗產業,加大精品品牌培育力度,提高花卉組培苗年產能力,發揮品牌支撐引領番禺區都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如何更好地激發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黃彪:番禺區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把激發干部擔當作為精氣神融入干部隊伍建設的全過程,推動激勵機制要素更全面、選育管用鏈條銜接更緊密,以鮮明的選人用人導向,引導全區干部燃起“二次創業”激情。
一是“學”字為先練過硬本領。堅持把干部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大力實施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工程,緊扣主題教育目標要求,以“四下基層”為重要抓手推進落實各項重點措施。建立干部培訓“事前-事中-事后”閉環管理體系,依托番禺大學堂、公務員專題培訓班等品牌培訓平臺,錨定“智造創新城”戰略定位需求,分批次分領域分層級對全區干部隊伍開展全覆蓋培訓輪訓,抓住“關鍵少數”辦好領導干部任職培訓班、處級干部履職能力提升班等特色班次,制定實施村(社區)干部“3+1”能力提升套餐,加大對新戰略部署、新工作理念、新理論知識和崗位能力的培訓力度,幫助強化干部專業思維、專業素養、專業方法。
二是“敢”字當頭提擔當精神。堅持新時代“20字”好干部標準,精心選派忠誠干凈擔當干部到基層一線、關鍵崗位、改革前沿和艱苦環境地區進行歷練磨煉,在高質量發展、“百千萬工程”、社會維穩、治水攻堅、對口幫扶等重點任務中發揚斗爭精神、提升斗爭本領。探索實施“4711”特色干部考核法,從政治高度、思想濃度、廉潔凈度、執行力度、攻堅硬度、承壓韌度、創新銳度、多能廣度、群眾認可度、表率尺度、規范程度等十一個維度量化干部考核內容,靈活運用方式方法精準考量干部能力素質。堅決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推動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細化容錯糾錯措施,探索建立容錯糾錯聯席研判機制,健全干部擔當作為的激勵和保護機制,為誣告錯告誤告者澄清正名,著力營造有利于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讓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蔚然成風。
三是“干”字為要創實績實效。牢固樹立實干實績實效的鮮明導向,完善干部深調研工作機制,制定“嵌入式”考察工作方案,組建16個專項考察組,常態化深入高質量發展、水環境治理三年攻堅行動、社會矛盾風險防控等急難險重任務中開展專項考察和專題調研,及時把具有真才實學、實踐經驗豐富、善于解決問題的干部發現出來、使用起來。對在高質量發展中做出顯著成績和突出貢獻的領導干部進行及時獎勵,讓不同類型干部都有干勁、有奔頭、有希望,推動營造爭優爭先爭效的濃厚氛圍。
記者:在番禺區的高質量發展征程上,政協可以發揮哪些作用?
黃彪: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人民政協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獨特優勢。今年以來,區政協和廣大政協委員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深、實、細、準、效”要求,以高質量履職調研助推高質量發展。聚集“智造創新城”“產城融合發展標桿區”的新戰略定位,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到上海、江蘇、浙江等地考察學習,強化上下聯動履職,圍繞建設一流營商環境、“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國家級漁港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建設等開展專題調研,深度協商,提出了很多有前瞻性、針對性的意見建議,為番禺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充分發揮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作用,聚力打造融合政協“云工作室”、鎮街工作室、委員個人工作室于一體的“‘禺’快協商”工作平臺,打造了黨委政府“好幫手”、人民群眾“連心橋”、委員履職“新平臺”,市、區政協委員參與履職活動1872 人次,收集群眾反映問題343 件,協商解決民生實事182 件,主動為群眾辦好事、實事164 件。
在新的奮斗征程上,希望番禺區政協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更好地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奮力譜寫新時代人民政協事業新篇章,為番禺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一是始終同心同向,更好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專門協商機構的制度優勢。堅持黨建引領政治機關建設,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政協履職工作的中心環節,在思想上、認識上、行動上把“兩個確立”落到實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緊扣中心大局,進一步提升政協履職效能。充分發揮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和各界群眾緊盯黨的二十大確定的重大戰略、重大舉措,緊扣智造創新城建設、“百千萬工程”、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綠美番禺建設等重點任務認真開展調查研究,為番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獻計出力。發揮專門協商機構優勢,搭建各類協商平臺,加強黨政領導與委員之間面對面深度協商,探索協商民主新的實現方式和實踐載體,切實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加強上下左右聯動互動,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中的港澳鄉親、企業家、非公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等作用,為番禺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等鋪路搭橋。
三是強化履職為民,切實凝聚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強大合力。加強和改進界別工作,密切政協委員與界別群眾聯系,緊緊團結和依靠界別,鼓勵政協委員通過“四下基層”方式開展聯系服務工作,反映界別群眾意見建議,以優質協商資源賦能基層社會治理,更好地凝聚人心、匯聚共識、促進和諧。
四是解放思想,打造品牌,充分展現番禺政協新形象。堅持用新思維新技術謀劃推動政協工作,抓好智慧政協建設,以數字賦能提升履職實效;強化學習培訓,提升履職能力,打造政治過硬、作風過硬、能力過硬的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隊伍;深化品牌創建,深化“禺快協商”“委員云工作室”“百姓提案”“書香政協”等議事品牌和特色亮點工作,不斷增強番禺政協的凝聚力、創造力和影響力。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