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鐘瑛:從供需兩側推進改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這意味著將‘需求’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要加大刺激有效需求,從供需兩側同時推進改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鐘瑛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鐘瑛表示,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內需市場開始蓬勃發展,內需替代外需開始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對外貿易差額占GDP比重已經從2007年7.53%的高峰下降至2019年的2.94%。而且,單純依靠外需帶來的GDP拉動作用穩定性較低,貿易凈出口對GDP貢獻率在過去10年中有6年均為負值。與此同時,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拉動作用在穩步提升,因而轉型為內需主導的經濟體,有利于中國經濟依靠龐大的國內市場抵御外部環境的變化沖擊,充分挖掘內需的潛力已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方向。
“從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實踐看,不乏從供需兩側治理解決短期宏觀經濟問題的成功案例?!痹阽婄磥?,宏觀政策不僅要重視運用供給側治理政策,盡可能地使供給方面的潛力發揮出來,還要重視運用需求刺激政策,從需求側入手拉動經濟增長,由此形成供給擴張和需求增大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如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著力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鐘瑛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看到了突發事件對產業鏈造成的沖擊,以及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從軟件上的操作系統、軟件應用,到硬件上的芯片設計和制造工藝,一些關鍵領域如果不能做到自主可控,很可能對產業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造成極大威脅。當前,中國的芯片和軟件產業是補短板的重中之重,要做到維護產業鏈穩定性的同時,實現自主可控彌補短板。此外,還應擴大領先優勢,增加有效投資鍛造長板,加大增強有效投資,重點支持“兩新一重”。比如,5G、互聯網應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北斗導航,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比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其建設意義在于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
如何以需求側管理為抓手著力構建完整內需體系?鐘瑛建議,一是穩定房價預期,抑制地產暴漲應是未來的長期政策,應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的指導方針,有效挖掘內需潛力。二是加大通過降低進口稅率、發放免稅店牌照、提升免稅額度等政策實施,促進吸引國內居民將更多的高端消費留在國內。大消費政策持續挖掘消費潛力,大力培育中高端消費,合理增加公共消費。
編輯:秦云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