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戰略,農村是主戰場,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發展規劃、人才培養、產業發展是基礎。
一是規劃先行。根據各地現有資源情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制定發展規劃,科學有序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做到目標明確,措施有力,責任清楚,確保出成效、出經驗。
二是項目和資金的投入。按照“四個不摘”的要求,切實做好脫貧攻堅勝利后脫貧成效的鞏固提升,有效整合政府和社會各方面資金和項目,切實解決農村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著力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
三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要搶抓大扶貧、大數據和大生態戰略行動機遇,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為抓手,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深入調整優化產業、產品、區域結構,抓好品種、品質、品牌建設,推進山地高效生態農業區域化、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發展,全力提升農產品品牌效應,全面提升農業競爭優勢,為鄉村振興奠定經濟基礎。
四是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行鄉村綠色發展方式,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打造創業增收、天藍水清、宜居宜業宜游的富美鄉村,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格局。
五是注重挖掘和保護鄉村傳統文化,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文化是鄉村存活的靈魂,不同類型的鄉村都存在各自的特色文化,引導社會有關方面投入到鄉村文化資源搶救挖掘行列,傳承鄉村文脈,提升鄉村品質,繁榮鄉風文明,在保護傳承基礎上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組織部部長)
編輯:秦云
關鍵詞:脫貧攻堅 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