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黨領導人民開展脫貧攻堅偉大實踐的經驗啟示
羅志軍(左三)在鄉村調研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這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歷經百年奮斗取得的歷史性成果。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既是一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復興史,也是帶領中國人民同貧困作斗爭、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減貧史。我們重溫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再次深刻感受到脫貧攻堅波瀾壯闊的偉大歷程、來之不易的巨大成就、彌足珍貴的減貧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首次闡述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百年非凡奮斗歷程的精神之源,在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得到充分彰顯和生動體現。
(一)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擺脫貧困的偉大實踐,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真心實意為人民謀福祉的價值追求。
人民是共產黨執政的最大底氣,一切為了人民是共產黨接續奮斗的根本動力。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就把讓農民擺脫“三座大山”的壓迫和剝削、為廣大人民謀利益作為建黨的基本出發點。早期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絕大多數都出生于農家,對農村情況和農民的貧苦生活有著切身體驗和深刻認識。1939年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指出,“中國人民的貧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見的”;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指出,“農民是革命的一股強大力量,革命黨人要了解農民苦難,了解農民需求,引導農民與土豪劣紳爭斗,參與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國民革命運動”;1936年會見美國作家斯諾時指出,“誰贏得了農民,誰就會贏得了中國;誰解決土地問題,誰就會贏得農民”。正是中國共產黨人結合當時的中國國情,對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作用、農民革命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作出了正確分析,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為解決貧困問題打下了堅實基礎。
無論是開展土地改革、徹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還是實施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其目的都是從制度上消除制約貧困的土地制度、社會結構等主要因素,從根本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我們堅持社會主義,首先必須擺脫貧窮”;“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但這種富是人民共同富裕”。“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從此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廣泛共識。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要讓各族人民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傾注精力最多的是扶貧工作,心中牽掛最深的是困難群眾,考察調研最多的是貧困地區。這不僅展現了大國領袖深厚的人民情懷,也體現了百年大黨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幸福美好生活,一代代共產黨人接續不斷地為之努力、為之拼搏,這也是中國共產黨歷經滄桑依然風華正茂、飽受風雨始終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
(二)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消除貧困的偉大實踐,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為民族謀復興的責任擔當。
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曾長期走在世界發展的前列;中華民族也是歷經坎坷、飽經苦難的民族,在社會動蕩、戰亂連綿、自然災害頻發的年代,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曾長期處于貧困狀態,絕對貧困成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行動,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貧困地區面貌發生根本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讓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劃上了句號,人民群眾夢寐以求的小康社會變成現實。今年4月,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指出,脫貧攻堅戰是中國農村的又一次偉大革命,深刻改變了貧困地區落后面貌,有力推動了中國農村整體發展,補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短板,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回顧黨的百年歷史,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始終與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奮斗目標相連接,從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到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一窮二白到整體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從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讓一個曾經面臨“被開除球籍”危險的國家走近世界舞臺中央,讓一個飽經磨難的民族更加接近民族復興的夢想。我們都曾記得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寫就的《可愛的中國》,描繪出革命后祖國未來的美好幸福景象。今日之中國,正如革命先烈們所愿,正在逐步變為現實。可以說,我們的國家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欣欣向榮,我們的民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揚眉吐氣,我們的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幸福安康。今天,中國人有這個自信,最根本的在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主心骨,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流砥柱。正是因為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站到新的起點上,展現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三)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消除貧困的偉大實踐,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為世界謀大同的天下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進,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毛澤東同志在《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中也曾經指出:“因為中國是一個具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和六萬萬人口的國家,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時談到,“中國人民不僅要自己過上好日子,還追求天下大同。”中國共產黨始終把自身發展同國家、民族和世界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主動肩負起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使命,積極促進人類事業文明進步。
縱觀二戰以后國際減貧和發展歷程,從國際社會設置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全球性治理機構開展全球貧困治理,到制定千年發展目標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仍然沒有有效解決貧困問題,沒有有效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中國一直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從人均占有的土地和資源來看,中國發展的條件并不優越,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一半,卻要養活占世界1/5的人口。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時任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就斷言:“歷代政府都沒有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同樣,共產黨政權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然而,就是在國際社會普遍不看好中國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徹底甩掉了積貧積弱的“帽子”。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的脫貧成就令人矚目,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要貢獻,成為世界減貧事業的有力推動者,中國特色減貧道路更為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貢獻了智慧和方案,為破解現代國家治理難題提供寶貴借鑒。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一帶一路”倡議全面實施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縱覽古今、環顧全球,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實現幾億人脫貧,這個成績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力量!”
(四)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消除貧困的偉大實踐,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勇于自我鍛造的鮮明品格。
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后,曾有300多個政黨和政治團體先后登上過中國的政治舞臺,但大都在大浪淘沙的歷史潮流中銷聲匿跡。而中國共產黨卻在曲折磨難中,一次次絕處逢生、涅槃重生,從一大時僅有50多名黨員到今天的9500多萬名黨員,從建黨初期僅有6個黨組織到今天的48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從不起眼的小黨逐步成長為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黨歷經千錘百煉而朝氣蓬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應對好自身在各個歷史時期面臨的風險考驗。”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不僅擁有大規模黨員和組織體系,更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擁有強大的政治領導力、組織覆蓋力、群眾凝聚力、社會號召力,而這些,都在我們黨帶領人民消除貧困的偉大實踐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和生動彰顯。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在這場決勝戰中,中國共產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經受住了考驗,黨的組織力量得到了加強,黨的干部隊伍受到了鍛煉。一是“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更加堅定。打贏脫貧攻堅戰,最根本的原因是有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和黨中央的堅強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形成了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統籌兼顧、精準施策,全國上下一心、苦干實干,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經過脫貧攻堅這場大戰,廣大干部群眾更加深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思想更加篤定、行動更加自覺。二是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堅決響應黨中央號召,在脫貧攻堅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發揚優良作風和釘釘子精神,敢于啃硬骨頭,善始善終、善作善成。數百萬扶貧干部自覺把脫貧重任扛在肩頭,和貧困群眾想在一起、過在一起、干在一起,夜以繼日地奮戰在扶貧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黨的初心使命。開展脫貧攻堅以來,1800多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干部為減貧事業獻出寶貴生命,脫貧攻堅的先進典型、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得到廣泛傳揚,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更加緊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脫貧群眾露出了真誠的笑臉,這是對脫貧攻堅的最大肯定,是對廣大黨員、干部傾情付出的最高褒獎。三是黨的執政基礎更加牢固。“抓黨建促脫貧”成為各層各級的強烈共識和自覺行動,哪里有貧困堡壘,哪里就有黨組織堅強有力的工作;哪里有貧困群眾,哪里就有共產黨員沖鋒陷陣的身影,鮮紅的黨旗始終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高高飄揚。許多優秀黨員干部充實到貧困村、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隊伍能力素質得到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黨群服務中心、村級醫療衛生室等基層基礎建設不斷改善,基層組織服務功能更加完善,脫貧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廣大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搬遷群眾將新舊住房對比照片掛在家中,由衷表達“吃水不忘挖井人,脫貧不忘共產黨”“感恩共產黨、感謝總書記”的感恩之情。堅持黨的領導、走共同富裕道路成為廣大干部群眾心底最深刻的印記。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在百年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統一戰線擺在重要位置,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斗的力量。”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也是一部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發揚光榮傳統,堅守合作初心,為人民群眾擺脫貧困、過上美好幸福生活共同奮斗的歷史。人民政協作為我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高度關注脫貧攻堅,在擺脫貧困、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主動積極作為、彰顯獨特優勢。十三屆全國政協以來,全國政協持續推動脫貧攻堅工作,汪洋主席親自謀劃協商議題,多次就做好脫貧攻堅相關議題的協商議政活動作出明確指示。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自組建以來,就按照全國政協黨組的部署要求,把助力脫貧攻堅戰作為重中之重,圍繞脫貧攻堅階段性重點任務履職盡責。2018年承辦了“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問題”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2019年承辦了“鞏固脫貧成果,減少和防止脫貧后返貧”雙周協商座談會,2020年和民宗委共同承辦了“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今年又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主題承辦了專題協商會。在打贏脫貧攻堅戰、減少和防止返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等方面提出了很多高質量的意見和建議,許多調研報告、信息專報得到中央領導的批示肯定,許多意見建議轉為化中央有關部門的政策舉措。
這幾年,我在多種場合表達了我們作為政協委員特別是首屆農委成員的共同心聲,“我們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能夠親身體驗和有幸參與脫貧攻堅偉大事業,深感使命光榮。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回顧過去3年多的履職工作,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部署,立足政協履職工作定位,聚焦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作出了應有貢獻。履職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有力領導,深刻感受到脫貧攻堅帶來的滄桑巨變,深刻感受到人民群眾對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衷心擁護、對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決心,這也讓我們自身心靈上受到教育、思想上受到觸動、精神上得到升華。在脫貧攻堅這場大戰中,作為黨員委員,我們通過政協履職的方式積極參與了這場偉大戰役,這也成為我們人生中有特殊意義的寶貴記憶。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號召“全體中國共產黨員,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針對統戰工作,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強調:“必須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廣聚天下英才,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形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我們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號召,按照全國政協黨組的部署安排,大力弘揚偉大的建黨精神和新時代的脫貧攻堅精神,以更高站位明責于心,以更高標準擔責于身,以更強自覺履責于行,積極投身到新時代的偉大事業中,努力在新的趕考路上交出合格答卷。
(作者系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
編輯:秦云
關鍵詞:脫貧 中國共產黨 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