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教育·資訊 教育·聲音 教育·實踐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長·導航

首頁>教育>成長·導航

面對“校園不公”,家長要積極傾聽和引導

2022年04月13日 10:00  |  作者:張義寶 江洪玲  |  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
分享到: 

家有入園或上學孩子的家長,常會聽到孩子向自己訴說來自校園里的委屈:“今天做游戲時,老師到最后才叫到我?!薄敖裉焐险n時,明明是同桌先找我講話的,老師卻只批評我。”也有的還會直接質疑老師:“為什么老師總喜歡她而不那么喜歡我?”“為什么我也做得很好,老師卻不表揚我?”。這樣的抱怨和質疑,我們分明感受到了孩子在“不公平”面前的委屈、氣惱甚至怨恨。其實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不公平待遇都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情。面對孩子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怎么做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呢?

孩子在校園里經(jīng)歷的所謂“不公平”待遇主要來源于老師和孩子的同伴中。學校老師的態(tài)度和行為上的親疏偏頗是孩子們直接感知到的,這與老師自身的教育觀、兒童觀、價值觀等相關聯(lián)。比如: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性格的偏向或孩子的家庭經(jīng)濟、資源條件等會與不同教師不同的教育觀和兒童觀有很大關聯(lián)而與孩子本身無關。而孩子的同伴“關系”也是“遭遇不公”的“重災區(qū)”,常會有孩子在伙伴關系中體驗到“被冷落”的感覺。

不論事實如何,孩子長期感受到“不公”,將會影響健康,甚至產(chǎn)生厭學情緒;同時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形成。當孩子因為某事與同伴發(fā)生爭論或爭吵的時候,如果父母沒有問清事由而直接責備孩子,并武斷地讓孩子認錯道歉,就會讓孩子認為是自己做錯了,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孩子正確的是非判斷能力,相反亦然。

基于此,家長要及時干預。我們需要做的有很多:

溝通。常溝通,架起信任的橋梁。為防御“校園不公”,我們首先提倡家長多去學校和老師面對面交流。特別是年齡尚小,剛剛入學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和孩子的老師進行溝通,一方面肯定老師和學校的努力,相信學校的處理辦法和做事方式;一方面和老師多多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配合老師達成教育目標。也建議家長多和孩子進行交流。心理學家皮亞杰曾在《兒童的語言和思維》一書中提到自我中心理論,它是指兒童在2-7歲時只會從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也就是說,有些孩子之所以認為老師偏心,是因為他只是從自身角度出發(fā),在他看來就是不公平的現(xiàn)象。所以孩子眼中的“不公平”往往和大人看到的不公平不同,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公平度也就不一樣。這就要求家長們要正確看待和處理孩子感受到的“不公”,積極引導,而不是讓孩子將怨恨一直埋在心里。

傾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心聲,家長一定要耐心地去傾聽,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才能對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及變化做到及時捕捉和處理。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良好的親子溝通,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當孩子向家長抱怨而長期沒有得到重視時,他會長期生活在批評與被孤立的環(huán)境中,這將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因而,父母要作一名優(yōu)秀的傾聽者,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理解并感受他們想要表達的一切,在傾聽中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正確地判斷孩子的做法是否正確,教會孩子正確的觀念;在傾聽中更好地了解孩子,幫助他們更快地走出困境;在傾聽中及時疏導孩子的消極情緒,讓孩子知道:“當你抱怨沒有鞋的時候,還有人沒有腳。”讓孩子明白:“你愈大,愈會發(fā)現(xiàn)這世界上有許多不公平”,但你依舊要充滿陽光。

鼓勵。鼓勵孩子將“不公平”當做一份特殊的禮物并轉化為逆襲的力量,成為增強孩子耐挫力的難得機會。家長們通過適宜的方法,讓孩子堅信:在面對不公時既不自怨自艾,也不怨恨敵視。努力奔跑,同樣能抵達終點,看到最美的風景。讓孩子不執(zhí)拗于“不公平”的情緒,學著一點一點地改變自己,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公平,讓自己成為一束絢麗的花朵,在“不公平”的土壤上燦爛地開放!

(作者張義寶系北京市潤豐學校校長,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市特級校長;江洪玲系北京市朝陽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副教授)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孩子 家長 老師


人民政協(xié)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在线播放 | 亚洲日本香蕉观看观视频 | 亚洲欧洲国产码专区在线观看 | 五月六月欧美一区二区 |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