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把課堂搬到廣袤大地上
——貴州六盤水全力打造鄉村振興實訓(現場)點見聞
近年來,貴州省六盤水市著力打造“以干部教育培訓為主體、黨校與黨性教育基地為兩翼、鄉村振興教學實訓(教學)點為支撐”的“一體兩翼、多點支撐、開放融合”的教育培訓體系,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實訓(現場)點建設,進而輻射帶動全市廣大基層干部能力素質大提升,有力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銜接。
示范亮點變“樣板田”
“我們園區是‘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示范區,以合作社的方式引導群眾以土地入股,流轉土地發展刺梨種植……”天富刺梨產業園區賈西天富刺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聶德友,向全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能力提升示范培訓班的學員作經驗介紹。
以建設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六盤水多層級多角度做細做實“三變”改革,培育了100個千家萬戶小康菜園示范點、100個村級集體經濟示范點、100個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示范點等,為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
為充分整合“三變”改革成效、千家萬戶小康菜園創建成果和“三線”文化歷史資源,該市依托市委黨校這個主體,以巖博黨性教育基地為中心,統籌用好現有黨群服務中心、黨性教育基地、黨建示范點等陣地,優選示范點,創建54個鄉村振興教學實訓(現場)點,打造基層黨建的“樣板田”、產業發展的“孵化器”、鄉村振興的“發動機”。
經驗做法變“活案例”
“用洗潔精空瓶、廢舊管道栽種吊蘭,用廢瓦片裝飾菜地,用瓶瓶罐罐做成綠植盆景……”在鐘山區大灣鎮海嘎村鄉村振興實訓(現場)點,參加全市農業現代化暨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的水城縣阿戛鎮電光村黨委書記胡加財眼前一亮,這個我們怎么沒想到呢?就地取材,讓“邊角料”裝飾“邊角地”。
按照“一點一特色、一點一案例”的思路,六盤水把鮮活的鄉村案例融入培訓教材,收集整理“三變”改革做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和身邊典型,研發鄉村振興示范、農村黨建、農業現代化、產業振興、基層治理等主題教學內容,開發5類24個課程,編成教育培訓案例讀本。
同時,組建專家組對教育培訓讀本進行評審,采用課堂教學、現場教學、體驗教學、音樂式教學等方式,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案例,把生動的基層治理實踐內容搬上課堂,讓參訓的學員從精品案例中借鑒優秀經驗,加強對鄉村振興的認識和理解。
鄉村能人變解說員
“要把先進做法告訴別人,就要對本村的情況了如指掌、如數家珍,語言要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痹诒P州市“三線”文化主題園培訓報告廳,專家劉寧正在給鄉村振興實訓(現場)點的講解員作《讓你的講解出彩》專題講座。
為鄉村振興示實訓(現場)點教學培養一批合格師資、打造一批精品課程和培訓一批優秀的現場解說員,該市按照1個實訓(現場)點配1至2名現場解說員的要求,從鄉村干部、致富帶頭人、先進人物等中“挖潛”鄉土師資,建立領導干部“兼職師資”、農村“土專家”等100余名專兼職解說員隊伍。
如今的烏蒙大地上,一批優秀“土師資”在這里駐扎、一批優秀案例在這里呈現、一批鄉村振興示范村在這里孕育……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鄉村 振興 現場 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