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 農業科技 精準扶貧 三農人物 品牌興農

首頁>農業>資訊

農廣校系統為新業態下的學習培訓提供智力支撐——

讓高素質農民“玩轉”手機“新農具”

2021年08月06日 14:05  |  作者:李麗穎  |  來源:農民日報
分享到: 

讓高素質農民“玩轉”手機“新農具”

山東省冠縣斜店鄉前社莊黨支部領辦鄉美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進一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組織社員參加電商直播專題培訓。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培訓通過理論技巧和實訓操作演練相結合的方式,使參訓社員掌握電商直播的基本流程,提升社員在電商領域的就業、創業水平,為斜店鄉優質果蔬的推廣、銷售提供了平臺基礎。接下來,斜店鄉將進一步推廣電商培訓,引導群眾特別是脫貧戶加入電商直播隊伍中來,擴大電商市場銷售,持續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造“互聯網+果蔬”的發展新模式。 許士強 攝

“這是我家現榨的純胡麻油,色澤紅潤,香味濃郁,是自家生產的優質胡麻壓榨而成……”晚上9點,內蒙古烏拉特前旗華美正源農貿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美麗,正在快手直播銷售食用油產品,在線粉絲遍布全國各地,不時有人詢問產品有關情況,并意向訂購。

隨著“互聯網+農業”的發展,互聯網已成為助力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手機正逐漸成為農民在生產、銷售、流通全過程中與互聯網連接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全國涌現出許多像馬美麗這樣的高素質農民,他們玩轉“手機”,把時尚和科技元素融入農業產業鏈中,如今手機已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數據成為“新農資”,自己也成為“新老板”。

  

“云端”課堂

學習更便捷


“以前茶余飯后和閑暇聊天時間,現在變成學習的黃金時間了!”貴州水城縣農民謝才方在使用手機時欣然說道。一直以來,由于交通不便、空閑時間少、學習意愿不強等原因才無所事事。如今,農民只要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在田間地頭、茶余飯后合理安排學習。

近年來,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系統積極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式培訓,依托田間學校在線學習系統進行在線互動交流,舉辦線上培訓班,通過手機等新媒體進行現場教學,助力手機成為農民的“新農具”,實現“線上培訓、線下集中、實訓參觀”相融合,滿足農民多樣化學習需求。基于云上智農APP的在線學習平臺,中央農廣校聯合其他單位開發了100多門針對農民需求特點的精品課程,且所有的課程實現了共享。此外,還為農民學員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支持服務工具:比如,“三農資訊”“市場價格”推送最新的三農政策和市場信息,“金融擔保”提供農業保險、農村金融方面的問題解答、額度測評、貸款申請等服務,還有“智能問答機器人”能實時解答技術難題。

特別是去年疫情防控嚴峻期間,農民教育培訓面臨著“農民出不來、專家下不去”的難題,但春耕春管農業生產不等人,一部手機讓廣大農民足不出戶就能學技術。夏邑縣農廣校依托廣播電視、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手機等,組織學員開展在線學習、收看電視、收聽廣播。如組織學員進入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首頁收看農科講堂專題、下載“云上智農”APP在線學習,農廣校教師在微信群、QQ群、抖音和快手小視頻等平臺授課。對很多農民來說,手機已經成為學習本領提升素質的新課堂,農民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獲取所需的信息,利用互聯網和手機開展線上學習已成為新時尚。

  

一機在手

種地更輕松


山東省壽光市崔嶺西村村民崔江元通過參加培訓,學會了用物聯網技術“遠程控制”3個長度超過300米、寬度23米的特大蔬菜大棚。“在手機上輕松一點完成噴淋、施肥、植保、卷簾等多種作業,工作效率是過去的10倍以上。”崔江元說。“做新時代的農民不能蠻干傻干,要用新知識新技術武裝自己的頭腦。”利用農閑時間,崔江元主動報名參加各種培訓,各種新技術在崔江元的溫室大棚里輪番上陣,在享受技術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他帶動全村260戶發展了350多個這樣的第七代蔬菜大棚,每個大棚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

如何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精準性也是農民教育培訓的一道新課題。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特點,突出產業導向,農廣校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選取上也進行了調整,比如生產技術方面的課程比例有所下降,增加了智慧農業、電子商務、市場信息等模塊化課程,促進農民素質大幅提升。

江蘇省昆山市巴城鎮農民常建華對大閘蟹的習性了如指掌,他實時監測和控制溶氧、水溫、pH酸堿度等水環境數據。而種植戶姚科偉每天必須要做的兩件事就是到大棚檢查瓜果生長和病蟲害情況,還有就是登陸智慧農業平臺檢查更新生產數據。

“看天種地”已經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看“數據”種植、養殖。氣象、環境等公共服務數據,用藥、施肥等生產數據,不僅要看得懂,還要會用。越來越多高素質農民通過培訓學會了“指尖”種地,更獲得便捷高效的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

江蘇泰州市沈高鎮種植大戶陸宏春,種植水稻和西瓜。他深有感觸地說,過去,他的手機僅僅用于接打電話。通過參加培訓,在授課老師的指導下,安裝了幾個用于農技指導APP,手機一下子成了身邊形影不離的技術“高參”、幫助致富的“多面手”。高溫季節水稻易發稻瘟病,他在手機上查了防治措施,咨詢了專家,問題很快迎刃而解。更讓他開心的是,他每天通過手機能查到各地的西瓜行情,然后適時對路銷售,解決了“賣瓜難”問題。

種植大戶陳擁軍說:“通過培訓,同樣的手機卻擁有了多項助農增收致富的功能,益農服務應有盡有。前段時間,臺風還沒來,防御措施就已提前發到手機上。一機在手,種田無憂,不愧是咱們農民致富的‘新農具’。”

  

直播帶貨

致富路更寬


短視頻直播特訓,讓上海青年農場主們感到既新鮮又充實,他們在專業團隊的帶領下學習直播技術、產品話術、直播腳本和主播技能。上海市農廣校校長費強說:“培訓前,只有3%的學員有短視頻直播銷售經驗,但98%的學員有強烈的學習意愿,培訓滿足了農民的實際需求。”很多初次“觸網”的青年農場主嘗到了直播銷售的甜頭:上海桃詠桃業專業合作社在拼多多直播15分鐘訂單達6000多單,2天出貨1.2萬箱8424西瓜;上海翰暉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汪兵參加太平人壽上海分公司“520”云帶貨農產品專場直播,15分鐘訂單2000多單……

伴隨著“互聯網+電商”的普及,一部分農民利用手機互聯網平臺率先走上致富之路。安徽省天長市楊村鎮小關社區的崇建芬,通過手機淘寶店鋪,在阿里巴巴等知名網站年銷百萬農產品;廣西欽州靈山縣三海鎮蘇屋塘村的甘有琴,在“今日頭條”上擁有粉絲172萬,相關農產品短視頻播放量近4億,幫助一些村民們解決了水果銷路的問題。

各地農廣校圍繞“手機助力農產品線上營銷”等,加強貧困戶、電商創業者等開展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向學員們講授手機使用、移動支付、農村電商等方面的知識,推動更多農民掌握手機應用和電商經營技能。還探索與喜馬拉雅、抖音、快手、火山等大眾喜愛的傳播平臺合作,助力農民網絡帶貨。

特別是農廣校各實訓基地,針對大多數農民零基礎、重實操的現狀和需求,精心設計培訓課程。為解決小農戶、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的生產和銷售問題,中國熱科院培訓中心按照基礎課程、運營技能提升和實戰訓練等三大模塊課程,聚焦“直播電商+特色產業”,傾力打造電商銷售“網紅”班,特別邀請了湖南電視臺的明星銷售團隊,現場對學員進行直播課程進階指導,針對網絡直播各模塊進行系統授課,通過直播導師“一對一”指導,進一步提升學員的實戰能力,培訓一批農產品銷售“村播”達人,助力打造“一地一品”品牌和“小而美”網絡新品牌。

越來越多“農民網紅”晉身為致富主力軍,進而帶動更多農民致富。比如在“快手”直播平臺擁有百萬粉絲的陜西省農民翟文波,長期在快手從事服務三農的直播,直接帶動和間接影響快手農業主播直播在2000人以上,通過快手年增加收入在3萬元以上的有1000多人上。

手機對農民的作用越來越大,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有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將積極整合高校、科研單位、互聯網企業、電商平臺的資源力量,為新業態下的學習培訓提供智力支撐,加強高素質農民信息化能力的培訓,尤其是運用手機上網發展生產、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農民 直播 培訓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级片在线播放 | 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 三级国产国语三级在线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喷奶水 |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