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打造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建設示范 全面促進產業數字化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提出,壯大實體經濟,發展數字經濟。數字經濟關系國家發展大局。僅從北京一地來看,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北京市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3873.6億元,同比增長7.2%,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1.2%,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8.7%,占數字經濟比重接近60%。
從當前數字經濟發展情況來看,能將消費、生產、服務過程中所創造的數據變成生產要素,從而形成以應用為牽引提供新服務、新應用的新產業,同時可以數字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充分釋放數字技術降成本、提效率、優服務的巨大潛力。而從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來看,則進一步凸顯了數字產業為科學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的核心地位。但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目前全國建設的數字化產業項目,基本上都是以數字城市、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為主,項目設計基本大同小異,建設方式上也多以大型國企央企總包為主再分解給不同專業民企。因此,各地最終展現出來的數字化項目同質化嚴重,不注重底層技術,出現場景好看不好用,或有嚴重安全隱患,出現一用就崩的現象。
作為北京市中心城區面積最大、居住人口最多的朝陽區,產業結構以金融、文化、科技為主導,正著力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數字經濟示范區,服務北京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
如何打造有示范價值的朝陽區數字化技術應用場景,建議如下:
首先,市場是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決定性力量,發揮“政府引導、市場主導”雙重作用,以首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場景需求為總牽引,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一方面,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對朝陽區批零、商務、金融、文化、科技等產業進行市場化科學分析,以鼓勵轄區內傳統企業與數字企業結對子共同開發產業場景,共同揭榜掛帥方式打造具有行業特色的數字技術應用場景,政府以項目獎勵補助形式幫助成長中的創新型數字企業與轉型中的傳統產業企業結對子協同發展,尋找新的生產方式和轉型方向;另一方面,依托CBD、奧運、國家文創實驗區以及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圍繞數字商務、數字金融、數字文化、數字貿易等領域,構筑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圈,推動市場趨勢變化和產業結構升級相互促進、市場信息和市場資源有效整合、傳統產業和產業鏈協同改造,以新型數字服務生活,加快發展數字消費業務、打造國家化數字消費商圈、做實數字生活服務,全面提升企業對數字經濟的獲得感。
其次,加快有本地核心技術支撐的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支撐數字技術應用場景落地,避免沙上建屋式發展。龐大的數字應用場景落地離不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與智慧城市運行更是提出了巨大的算力需求。2021年9月,北京市經信局發布《北京市人工智能算力布局方案(2021-2023年)》,依據朝陽區數字經濟核心區的戰略定位,朝陽區將建設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加快建設城市超級算力中心,把算力變為可流動的生產力資源,能夠降低企業自建算力中心的轉型成本,支撐企業數字技術應用場景落地;尤其能夠加快國際化商圈的數字潮流街區,“智慧課堂”等智慧教育、“互聯網醫院”、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等智慧醫療、數字社區等數字便民新生活服務的建設與使用;能夠加快建設面向人工智能的超大規模樣本庫。因此,算力中心落地后應對朝陽支持北京打造由國際特色數字城市有絕對支撐的功能。但算力中心是由全部與算力相關產品整合而成的集合體,高水平的算力中心可帶動很多核心基礎產品的快速迭代成熟,而這些經過打磨的國際化基礎技術產品,一定能在國際產品市場為中國帶來更好的市場更大的產業利潤。
因此,建議充分利用算力中心建設,既能支撐本土打造各種產業特色數字化場景建設,還能培養出自有核心技術的本土產品企業,帶動數字產業更深層次,更穩定的發展,而且由本土政府帶領本土核心技術企業打造出基礎設施與產業發展相互促進的組合拳,還能穩定持久提升城市數字化綜合治理水平,多方帶動高附加值產業聚集,提升朝陽區對北京數字化城市建設的長久的支撐能力。
第三,開放機會支持“專精特新”企業,提升數字技術供給能力,推動新技術新產品在新應用場景的落地、迭代與升級。截至目前,朝陽區經各級評選的“專精特新”企業有354家。“專精特新”企業聚焦高精尖領域,在數字城市發展中起著不可或缺的先鋒作用。但大部分“專精特新”企業都是有特色的中小企業,新發展階段市場的斷層必然存在,他們在自己領域內憑借非常突出的技術而被政府認可,但除了對企業發展非常了解的本土政府外,市場不會為他們的成長進行背書,而這些“專精特新”企業恰恰是最具生命力,最具成長空間的一批企業。建議開放數字應用場景并鼓勵“專精特新”企業參與建設,如聚焦重大項目,在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等功能型項目,金融、文化、教育、醫療、政務服務、社會治理等應用場景示范項目,智能制造等試點項目,基層臺賬、應急大數據平臺等疫情防控項目中,開放機會支持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主體的數字技術企業參與建設,真正實現“小配件蘊含高技術、小產業干成大事業”。
最后,打造數字技術應用場景樣板工程,形成可推廣、可借鑒經驗。產業數字化不僅需要數字技術加持,還需要以樣板工程作為場景落地的“參考書”。緊抓數字經濟發展的黃金窗口期,支持數字經濟相關重大項目攻關及重點產業發展,深化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形成一批具有高技術水準、完整解決方案、成熟應用模式、可復制和可推廣的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典型案例,總結、提煉產業數字化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模式和經驗,為全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可推廣、可借鑒的經驗,為建設朝陽區“數字經濟示范區”添速。
(作者系北京市朝陽區政協常委、朝陽區工商聯副主席)
編輯:秦云
關鍵詞:數字 產業 技術 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