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進一步筑牢經濟穩定增長的根基
一季度增長超出預期,進一步看,驅動增長的各要素都出現了全面反彈。
一是各產業的投資增長均超出預期。1-2月,第一、二產業的投資增長較快,制造業投資增長35%。特別值得重視的是民間投資自去年12月首次增長轉正以來,繼續保持與制造業投資增長的同步性,說明民間預期更加積極。同時服務業投資增長持續高于第二產業和制造業,其中信息技術業的投資表現最為搶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結構優化變動。
二是進出口反彈強勁。海關總署日前發布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8.47萬億元,同比增長29.2%,外貿復蘇穩中加固、穩中向好,實現“開門紅”。其中,家用電器、電腦、醫藥材及藥品等商品增速均超過了70%
三是消費依然疲弱,恢復性增長還有待觀察。表現為CPI依然處于低位,延續去年四季度以來的疲弱。
總之,從傳統的“三駕馬車”分析,中國經濟恢復性增長是否轉向常態增長,還要看全世界對疫情的控制,不可掉以輕心。同時面對宏觀經濟的非常態化波動,我國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了明確的安排,“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目的是為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
當前,創新驅動式增長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從國家到各省對創新投入的高度重視,教育投資和研發投入都高于經濟增長。國家創新生態系統也正在形成,區域創新能力差異化明顯,但均有所提升。同時,應對氣候變化的“3060”目標,宏觀政策特別是綠色金融正在迅速推進。我國已構建起綠色金融的五大支柱,即界定標準、環境信息披露、激勵機制、綠色金融產品體系以及試點區域選擇。
此外,通過綠色發展的基礎制度建設,讓碳市場發揮資產定價和投資引導的作用。“碳達峰、碳中和”不僅要求已有經濟結構向清潔能源、清潔生產、循環生產轉型,而且要通過增加碳匯,保護全人類的共同家園。因此,這是中國未來40年最重要的投資領域,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我對未來中國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大學數學學院院長、金融研究院院長)
編輯:秦云
關鍵詞:經濟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