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宏觀

人口結構變化催生的經濟新空間

2021年05月18日 09:30  |  作者:李元麗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5月11日,國新辦發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人口共14.1178億人,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梅婷表示,老齡化疊加少子化將對我國經濟增長產生影響。由于老年人消費意愿和能力不強,勞動人口贍養老人撫育孩子的壓力加重,制約其消費能力。日本“失去的三十年”重要原因之一是人口下滑。面對人口結構壓力,我國要吸取日本的教訓和借鑒國外應對老齡化的經驗,進一步積極調整生育政策和完善養老配套服務,深入推進以“一老一小”為重點的投資和民生發展,擴大托育和養老產業發展。同時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推動經濟增長動力轉向科技創新和生產率進步。

七普顯示,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0199萬人,城鎮化率占比63.89%,超過“十三五”規劃60%的城鎮化率目標。王梅婷表示,城鎮化率超預期上升,在于我國持續加快推進“以人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取得了積極成效,以及我國城市群城市圈戰略規劃步伐加快,促進了流動人口加速向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集聚。“但也要注意到,人口居住地和戶籍地分離普遍,流動人口市民化水平有待提升。”王梅婷補充道。

王梅婷表示,“下一步我國推動流動人口市民化需要持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寬重點城市落戶政策;加快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隨遷子女享受公平教育權利;健全農民工就業培訓,加強廉租房、公租房等住房保障。同時要平衡好鄉村振興與農民市民化的關系,鼓勵有意愿的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

數據顯示,全國勞動年齡人口8.8億人,人口平均年齡為38.8歲,同時我國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萬人,較2010年增長9873萬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

“盡管勞動人口在逐步減少,但規模龐大的勞動力仍將為我國帶來人口紅利,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人口素質不斷提升,人力資本紅利潛力深厚。我國人口質量繼續提升,將為科技創新和生產率進步帶來巨大的人力資本紅利,有利于促進我國科技進步、產業結構升級、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王梅婷最后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人口結構變化 經濟新空間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这里只有精品久久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韩国专区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69堂 | 日韩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中文 | 制服中文字幕资源第十页 | 欧美专区亚洲专区日韩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