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打通綜合能源服務“最后一公里”
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在推進綜合能源服務上下功夫,求突破。
具體來說,綜合能源服務是在傳統綜合供能基礎上,整合可再生能源、氫能、儲能設施及電氣化交通等能源設施,結合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以多能互補聯供、分布式梯次利用和智能微網等多種形式展開應用的系統能源供應服務模式。
以中國節能建設運營的寧夏銀川市經開區綜合能源項目為例,通過建設數字化綜合能源管控中心以及配套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太陽光集熱、燃氣鍋爐等3大子系統,實現集成供能、多能互補、智慧供能,在局部區域形成能源循環,實現用戶綜合用能成本降低10%—20%,能源效率綜合效率提高15%,年節約標煤4000噸,CO2減排2.15萬噸。
目前,我國綜合能源服務尚處于起步階段,傳統供能邊界一般停留在紅線端,尚未打通“最后一公里”。為此,提幾點建議: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強化系統思維,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多能互補的能源體系和產業結構。對于大型區域能源類項目,要加強政府引導,通過規劃控制、土地出讓控制、政策引導等方式,列入政府能源發展規劃和城市發展規劃;對于產業園及公共建筑類項目,從供需兩側發力,引導企業、園區等耗能大戶主動“打開門”、綜合能源服務商積極“走進去”。
二是深化能源體制改革,加快破除不利于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發展的電、氣、熱等領域的行業和區域壁壘;深入推進市場化機制改革,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用能權交易市場機制建設中,注重與綜合能源服務市場的有效銜接,將綜合能源服務的低碳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
三是綜合能源服務涉及多網融合、多領域融合,原有的水、電、熱、氣等單一規劃、單一能源評價方法無法適用,需建立完善綜合能源系統的規劃標準、交易服務標準、運行管理標準、能效評價標準等。
四是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完善價格、財稅、投融資政策,對綜合能源服務業務加大財政、稅收支持力度,加強綠色信貸、債券、基金等綠色金融工具對綜合能源服務產業的支持力度。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編輯:秦云
關鍵詞:綜合能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