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期待精彩蝶變
——山東日照市政協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小記
“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如何?面臨哪些問題?未來如何更好發展?
7月6日,一場圍繞“專精特新”企業如何實現精彩蝶變的大戲在美麗的濱海城市山東省日照市登場。市政協圍繞如何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進行協商議政。
一天時間里,委員們積極發言、分組討論、提出建議,人才智力庫、法律服務團共商共議,有關部門負責人現場互動,會議通過了《關于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建議案》,取得豐碩成果。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山東省已累計培育“小巨人”企業362家,“專精特新”企業3424家,而日照市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僅9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91家。
今年3月,日照市出臺了《日照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5年)》,從梯度培育、科技支撐等六個方面,提出20條具體措施。方案實施后效果立馬顯現,上半年新評審認定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7家,較去年增長167%,新評審認定市級“瞪羚”企業56家,增長81%。92家企業被新評審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較去年增長217.2%。
十一屆日照市政協今年以來全力打造“有事多商量·陽光協商”品牌,使其成為市縣政協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重要抓手。“政協參政議政、履職盡責,貴在找準切入點和發力點。”市政協主席楊留星認為,本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聚焦市委、市政府關注的“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這一重點,通過“陽光協商”平臺,獻可用之策、盡助推之責、聚發展之力,是新時代人民政協有序參與基層協商、有效服務企業發展的生動履職實踐,是助力日照高質量發展的務實舉措。
深入調研 摸透實情
為全面摸清全市“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情況,市政協組織委員到市內外多地進行了多次集中調研和小分隊式的調研。
5月13日,楊留星帶領部分委員和企業家代表,專題調研了5家有代表性的“專精特新”企業情況,發現其中一些問題的同時,營造宣傳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良好氛圍。
6月1日和6月8日,市政協副主席陳豐帶領部分委員和企業家,分別赴青島市西海岸、五蓮縣開展“陽光協商”考察調研活動,學習在“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方面的新經驗、新做法,為開好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做進一步準備。期間,市政協經濟委組織委員開展了多次“四不兩直”小分隊式調研,多次到中大體育、華業科技、邁爾醫療、比特科技公司等“專精特新”企業進行協商交流。
精準建言 期待蝶變
“我市多家‘專精特新’企業處在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節點上,要統籌優化產業鏈布局,積極培育頭部企業,強化上下游銜接服務,努力延伸、完備上下游產業鏈,支持企業在各領域補齊短板、填補空白,打通關鍵領域技術的堵點斷點,引導企業細分領域,深耕細作,做到極致。”會上,市政協委員、山東競發化工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南南結合《日照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5)》第一個發言。
圍繞先進鋼鐵制造、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化工等重點產業,她建議鼓勵龍頭骨干企業向本地產業鏈上下游“專精特新”企業開放供應鏈,加快打造具有日照特色的產業集群、領軍企業、優勢產品和高端品牌,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圍繞品牌建設,市政協委員、日照智信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施振宇建議,通過提升一批強品牌、振興一批老品牌、培育一批新品牌和引進一批好品牌等方式,形成品牌集聚效應。
“下一步要推動優質中小企業層級提升,進一步完善‘小升規’‘專精特新’‘瞪羚’企業、‘小巨人’和‘上市后備資源’等6個優質中小企業培育庫,梯度培育、分級提升,讓更多‘專精特新’企業在日照的土地上成長起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馬先升聽了委員的發言后作出回應。
“從在日照調研的9家企業來看,存在企業持續研發的能力尚弱、日照本地企業知名度還不夠、‘身在山中無人知’的情況。”市政協常委、曲阜師范大學教授武玉強提出問題的同時,從企業自身、政策扶持、政府服務三個層面提出應對建議。
提升“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打造質量更優、數量更多的行業標桿企業,是擺在各行業、各區縣面前的重要課題。
作為“專精特新”企業負責人,市政協委員、山東邁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許小偉一直將科技創新視為企業的生命線。“應強化對‘專精特新’企業科研、創新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研發投入,加強關鍵技術攻關,鼓勵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創新成果轉化。”
“目前大部分金融機構只限于普惠的‘科創貸、科融貸’、知識產權質押貸、科技成果轉化貸等,沒有兼顧專精特新的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市政協常委、市工商聯副主席陳倩建議提高金融服務“專精特新”企業的精準度。
她一口氣提出了四條建議:與中小企業產業園區服務商合作,為園區中的“專精特新”企業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等服務;助力打通上下游企業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信息數據,有效實現資源對接和信息整合;通過投貸聯動,彌補企業融資不足、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以及銀行獲取信息成本高等問題;通過金融產品設計和全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創新,探索建設完善全產業鏈的金融服務體系,提升供應鏈融資效率,由事后“錦上添花”變事前“雪中送炭”。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還存在一定短板和痛點,光靠公司自身力量難以解決,政府部門要主動靠前服務,組織專家團隊深入企業查找發展短板,要讓政策紅利直達中小企業,確保符合條件的企業應享盡享系列好政策。”在市政協常委、九三學社日照市委會主委、市人民醫院院長崔維剛眼里,完善優化服務中小企業的生態環境是當務之急。
“營造優良的中小企業發展生態是催生我市‘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關鍵。”在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方面,市政協常委、華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強有著自己的思考,“我們要做到‘為政策找企業’。”
在他看來,應持續加強數字政務系統建設,加快推進更寬領域審批事項與監管部門線上協調聯動,實現陽光審批、及時監管,主動延展審批系統功能,把企業注冊信息“一鍵推送”至更多業務主管部門,便于啟動后續服務進程;圍繞企業生存全周期、生產經營全鏈條,主動提供暖心、精準服務,及時掌握“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成長過程中的現實困難和訴求,有針對性地介入,幫助協調解決。
一條條建議與企業需求“共振”,與企業發展“合拍”,現場企業家紛紛表示很“解渴”。會議達成一致共識:建立健全“白名單”制度,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原則上均納入“白名單”,適當簡化程序,實現即報即審,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融資執行優惠利率,重點為企業知識產權金融工作提供靶向、上門、協同、周期、貼心服務,引導更多金融資源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現精準滴灌……
楊留星表示,下一步市政協將繼續發揮優勢,持續建言議政,幫助支持更多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為更多“專精特新”企業實現精彩蝶變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編輯:秦云
關鍵詞:企業 專精特新 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