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教育·資訊 教育·聲音 教育·實踐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長·導航

首頁>教育>成長·導航

親子聊天有講究

2022年09月07日 10:20  |  作者:錢志亮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這兩天,孩子們陸續開學,開始投入到規律的學校生活中。家長可以在接送孩子回家的路上、晚飯后、睡覺前,抽出點時間和孩子聊聊天。親子聊天,不但有助于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幫助孩子及時解決現實中和心理上的困難,盡快適應校園生活,還能夠增進親子關系。

如何讓聊天發揮出最好的效果,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聊天也需要有講究。

多和孩子聊聊積極有趣的事

幼兒園和低年級的孩子,入園入校后,開始邁入人生的一個新階段。這個階段的家長,往往對孩子的集體生活充滿著擔憂,怕孩子有分離焦慮,或在學校調皮闖禍,或和同學相處得不好,于是放學后喜歡這樣問孩子:“班上有人欺負你嗎?”“老師有沒有批評你?”“今天沒闖禍吧?”……這些問題帶著一種指向性,讓孩子去回想一天中不愉快的經歷,會給孩子造成負面暗示,對學校產生不好的印象。

尤其是對于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正是需要對學校建立感情的時候,以便更好地適應幼兒園以及小學的生活。家長這些無意間的負面暗示,容易讓孩子覺得在學校里不安全、不快樂,甚至引發厭學情緒。因此,家長應當多從正面的角度關心孩子,比如可以問他:“今天在學校發生了什么開心/有趣的事嗎?”引導孩子關注學校生活中好的一面,也會調動起孩子積極的情緒,培養樂觀的思維方式。

避免大而空,多問問具體的“小事”

有家長曾反映:每次和孩子聊天,聊不上兩句就話題終結了,打不開孩子的話匣子。比如:“今天過得開心嗎?”“開心/還行”/“今天學得怎么樣?”“還可以。”/“和同學相處得好嗎?”“好。”……這些問題多半是因為家長問孩子的問題過于寬泛、抽象,孩子只能給出一個模糊、籠統的回答,無法引發孩子的傾訴欲。

家長如果想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學校生活、學習,最好問一些小而具體的問題,孩子更有表達的空間。比如可以說:“今天在學校玩了哪些游戲?”“你在班上和哪個同學玩得最好?”“為什么喜歡和他玩?”“你最喜歡上哪個老師的課?(為什么?)”……這些具體的問題,會讓孩子有話可說,話題也能繼續下去,且聊得更加深入,促進家長對孩子的了解。

不管哪個階段的孩子,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對他來說難以解決的問題、煩心事。不善表達的孩子,可能就會一直埋藏在心里,不利于他的成長發展。

家長可時常問孩子這句話:“有什么需要爸爸媽媽幫忙的嗎?”就會給孩子一個契機,說出自己面對的難題和煩惱。也是向孩子傳達這樣的信息:遇到困難不必一個人扛著,爸爸媽媽是你最堅強的后盾。這份無條件的愛和支持,會賦予孩子無限的勇氣和自信。共同面對生活中的難題,也會極大地促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孩子更加信任父母。當孩子說出自己的困難和煩惱時,家長幫他梳理清楚,給予建議和引導,也有助于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孩子說的是什么事,家長不要過于關注孩子的錯誤從而責怪、批評他。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重點是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對和解決問題。

父母要做孩子的傾聽者

有些孩子是小話癆,會拉著家長講學校發生的事情、自己的心里話,這個時候,家長的態度很重要,影響著孩子日后和家長溝通的意愿。有的家長,一邊玩手機,或者做手頭上的事,一邊和孩子漫不經心地聊天,沒有認真專注地聽孩子說。

孩子是很聰明、敏感的,家長有沒有認真聽他講話,他能夠清楚地分辨出來。當孩子經常感覺到家長沒有和自己在同一個頻率,不在意他說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就會漸漸失去和父母交流的欲望,降低對父母的信任。到時候,家長再想追著孩子聊天,就為時已晚了,破壞信任很容易,重建卻很難。還有的家長,孩子還沒說幾句,就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審問孩子、講大道理,導致孩子興致全無。比如,孩子說“今天班上有兩個人打架了,特別搞笑。”家長急忙教育孩子:“怎么能打架呢?你可不能學他們,在學校要聽話,知道嗎?”

說教,是親子溝通中最忌諱的一點。家長單方面說爽了,實際上幾乎起不到什么效果,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厭煩,不愿再和父母聊天。而且,家長總是站在“絕對正確”的高位,對孩子輸出道理,孩子慢慢會隱藏起真實的自己,不對父母說真話。在和孩子聊天過程中,家長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少說多聽孩子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首先,家長要做到對孩子的話題保持高度的興趣,看著孩子,認真傾聽,不要三心二意,不隨意打斷孩子。其次,家長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孩子的感受,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減少評判、說教。當孩子分享搞笑、開心的事時,和他一起笑和開心;當孩子感到憤怒和沮喪時,努力去體會他的感受,幫助他表達出來。比如:孩子說:“今天老師批評我了,氣死我了!”家長可以說:“看出來,被老師批評了,你很生氣。”“能理解,那滋味一定不好受。”接下來,孩子可能會給家長講講具體發生了什么。自己的感受得到接納和理解,孩子的傾訴意愿會更強,對父母敞開真實的內心世界。

有人說,最好的陪伴,就是情緒的陪伴。我很認同,被接納和理解的感覺是很溫暖的,能夠拉近雙方心與心的距離,這也是親子溝通最理想的狀態。在這個基礎上,家長再適當引導孩子,教育效果才會更好。

和孩子說說“廢話”

經常在網上看到有孩子這樣吐槽家長:“一跟我說話話題就只有學習,好像學習就是我的人生全部”。的確,許多家長不知道跟孩子聊什么,張口閉口只有作業、學習、考試這些事。尤其是每天放學后,如果家長只知道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催孩子寫作業,孩子自然會不開心,覺得父母關心學習和作業,勝過關心自己。

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等機構曾發布《青少年藍皮書》,根據各個城市學生的調研,整理出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說的話,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去學習/快寫作業!一項心理學研究顯示,一個人說的話假如有90%以上是廢話,這個人就容易感到快樂。假如廢話不足50%,這個人就不容易體驗到快樂的感覺。如果孩子愿意和你說許多“廢話”,說明他跟你相處是放松且愉快的,對你充滿了信任,因此愿意和你分享各種事情。有時候,愛,就藏在生活中那些平淡瑣碎的“廢話”中。親子溝通中,家長多和孩子聊聊“無用的事”,會讓親子關系變得更加緊密,給生活增添更多的樂趣和幸福感,讓孩子在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孩子 家長 聊天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香蕉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三区 | 日本真人作爱视频免费大全 | 在线免费看网站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