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五年來看待數字金融發展的角度不斷拓展
屠光紹:“長跑”起步重要,跑穩更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強勁態勢。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位,從2012年的11萬億元增至2021年的45.5萬億元,占GDP比重由21.6%提升到39.8%,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
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組成部分,數字金融在中國的實踐點多面廣,有些應用頗具前沿性。
“近5年來,按照政協委員履職要求,通過政協組織的相關協商活動和調研等方式,我一直關注數字經濟和數字金融的發展情況,特別是在數字金融發展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深化方面進行了深入調研。”在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看來,過去5年,國際國內形勢和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中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攻堅克難、迎接挑戰、繼續發展。新的發展動能在進一步成長壯大,經濟社會發展出現新的趨勢和特征。其中,數字經濟已經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數字金融也不斷促進金融服務功能提升。
怎樣看
一路調研下來,屠光紹認為:一方面,我國數字金融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促進了金融體系的健全和完善,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數字金融的發展還方興未艾,基礎設施還需加強,國際競爭異常激烈,可持續發展任務重大。
在這樣的雙重背景下,應如何看待數字金融的發展?
“我認為應兼顧全面和系統,才能完整把握數字金融的發展進程。”本著這一思路,屠光紹也從不同角度觀察和分析數字金融發展的狀況。
一是從金融體系的角度看數字金融的發展。
數字金融發展的目的是促進金融體系的健全和完善,從而更好地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和作用。屠光紹認為,金融的數字化轉型和金融科技的發展表現為金融機構的形態、金融行業的業態及金融體系的生態這“三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要檢驗這種變化的成效,可以從是否擴大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有效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滿足更為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等現實指標去考量,只有不斷健全和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數字金融才有堅實深厚之“根”。
二是要從全球數字金融的角度看數字金融的發展。
金融的數字化轉型是全球浪潮,其實也是金融發展的全球趨勢。用屠光紹的話說,全球特別是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競爭與合作,說白了也是資源和資源配置方式的競爭與合作,對于金融資源的競爭又是核心資源的競爭,而數字金融又是提升金融全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圍繞數字金融的發展,這種競爭既體現在傳統金融領域和行業,比如如何利用數字化轉型和金融科技資源支持已有的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和金融業務、貨幣的競爭力,也體現在新的“賽道”上,比如加密資產在一些國家的發展狀況,就體現出了“去中間化”“去中介化”“去中心化”這“三去”的特點。此外,數字金融的國際競爭還體現在資金資本投入方面。“中國曾經是金融科技投融資的重要市場,近兩年一些國家加大了對金融科技的投資力度,這會對數字金融的發展潛力產生重要影響。而數字金融的制度和規則也是全球數字金融競爭的核心領域,制度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隨著全球數字化發展將越來越具制高點意義。”在屠光紹看來,這些趨勢于我們而言既是機遇更是挑戰,要保持領先位置,需要認真研判形勢,認清優勢和不足,推動數字金融進一步改革開放,加快制度型開放進程。
三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數字金融的發展。
業界一個統一的思路是,加快數字金融的發展是金融發展的重要內容,屠光紹堅持認為,數字金融并沒有改變金融的基本屬性,因此在數字金融發展的過程中仍需明確規則、強化治理、防范風險。“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數字技術的滲透也會使得金融運行出現新特征,這些特征會體現在金融業務競爭和壟斷關系方面;金融風險的形成和傳遞方式方面;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數字開放中金融體系安全穩定方面等。”屠光紹認為,這些特征的體現使得數字金融在治理和監管等方面面臨新的任務,而這些又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數字金融的可持續發展。
四是從與數字科技、數字經濟的關系角度看數字金融的發展。
屠光紹認為,數字經濟的重點內容是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產業數字化涉及各個行業,既包括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也包括新型數字化產業和業態。數字金融是數字經濟的重要部分,其發展得益于數字科技的發展,需要數字科技和數字經濟的支撐。“數字科技和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金融資源投入,數字金融為金融提供更有效、更有力的服務模式,能為數字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持。”屠光紹這樣表示。
如何跑
“‘十四五’規劃為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描繪了廣闊前景,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大又將繼往開來,為中國包括數字經濟在內的新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數字經濟必將步入新的發展進程,數字金融健康、安全、可持續發展也將面臨新的機遇,同時,我也期待數字金融在新的階段實現新的發展。”為此,屠光紹提出三條具體建議。
第一,助力中國金融體系不斷從大到強。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標志是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中國的經濟需要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結構優化,綠色低碳發展,這需要中國金融體系的功能深化完善,金融服務在支持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綠色低碳、中小企業方面亟待加強,通過數字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發展為金融服務這些領域賦能,通過數字金融賦能,今后科創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將不斷發展,在新發展階段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第二,提升中國數字金融的國際競爭力。當前和今后國際競爭的重點之一是金融資源的競爭,包括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以及貨幣,加快金融的數字化轉型,促進金融科技的投入,推動國際數字金融制度型開放對于中國金融體系國際競爭力提升既是新賽道,又是制高點。
第三,夯實數字金融的基礎設施。數字經濟和數字金融發展是一場“長跑”,起步重要但跑得穩才能跑得好,因此數字基礎設施牢不牢就顯得更為重要。我們在一些方面有優勢,但從發展來看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既要重視科技“硬件”,還需要重視制度建設的“軟件”。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10月11日 第 06 版)
編輯:秦云